全球运营商通过部署FMC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用户满意度,最终达到提高ARPU(人均通信消费额)值的目的。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惟一的一条实施FMC的成功路径,对于不同类型的运营商实施FMC,需要运营商根据其各自不同的业务采取FMC方式。从目前全球各大运营商的实践来看,实现FMC大体有三种演进方式:
第一种演进方式是市场化的融合,也就是以市场机制为引导,根据用户的使用和消费习惯,对移动和固话的产品、服务进行捆绑销售。这一方式在美国早就有所体现,不同的产品实现捆绑之后,用户购买时可以打折。
第二种演进方式是设备上的融合,这是以电子产品为导向的融合,使消费者习惯和采用既能用在移动网络,又可应用在固定网络上的设备。BT Fusion使用的“BluePhone”(蓝色电话)就是最为典型的一个设备综合的例子。
第三种演进方式是基于服务的融合。这种类型的融合要求运营商在服务层面能够实现融合,因而对运营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方说在固话和移动网络之间共享收信人的地址、电话号码、用户名称等。
法国电信:设备与市场化融合并重
FT(法国电信)是最早从事全业务经营的运营商之一。 2004年7月,FT开始推出一项叫作“Livebox”的业务,并实践中不断完善业务功能,最终竖立了一个功能强大的FMC典范。“Livebox”业务需要装备一个Livebox,将ADSL调制解调器、以太网、WiFi以及蓝牙的接口整合在一起,这样Livebox就成为各种服务的唯一接入终端。
在推广过程中,FT还将无线宽带接入、VoIP、邮件等业务进行捆绑销售。 FT的“Livebox”业务得到了较快发展,截止至2005年底,Livebox的数量增长了六倍。
FT的Livebox业务将语音和数据业务进行整合,获得了不小的市场成功。有关分析人士依此认为,用户需要的是一个集语音、数据、视频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Triple-play(三重播放业务)才是FMC未来的发展方向。
美国运营商:从市场化融合到设备融合
美国是最早实施真正的FMC经营策略的地区之一。2003年,美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Verizon通信公司开始销售一种捆绑式服务:如果用户结合使用无线和固定话音服务或者宽带接入服务,就可以在费用上打折。2004年美国Cingular无线公司推出了一项名为“FastForward”的服务,当用户在家时,只要把移动电话插到充电器上,打到移动电话上的电话就能自动转移到家中的固定电话上。
美国各大运营商体现出来的FMC演进之路特点是,基于原有网络资源进行融合演进。注重企业用户对融合通信的需求,提供信息托管服务。
日本电信:挑战业务应用融合
NTT(日本电信)是定位于3G市场的全业务运营商。其FMC应用开发从话音的FMC业务开始,主要侧重于数据和视频两个方面的业务。
2005年下半年,NTT进行了名为Smart Business Kit的业务试验,该服务通过3G网络、无线局域网,以及IP网络之间的无缝连接,使NTT DoCoMo的3G 手机,以及 WLAN的手持设备随时随地与NTT通信的全球IP骨干网相连,从而访问商业用户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广域网及内部办公系统。
除此之外,NTT通信还与NTT DoCoMo进行合作,开展Phone Personal和Phone Personal V的VoIP电话服务。在2005年7月,此项服务已经能够实现计算机和3G 手机之间的视频通话。
话音业务作为固网运营商最为成熟稳定的业务,也可以借助FMC技术进行诸多创新。NTT通信于2005年5月在日本推出了一项名为“一号通”的新业务。在这项服务中,IP网络成为传输话音的主要网络,通过这种方式,移动通信的国际通话费用进一步降低。
NTT通信融合业务部总监Satoshi Baba认为:“在业务层面,FMC留给运营商的想象空间和发挥的余地非常大,网络的融合以及手持设备的融合都是实现FMC的重要方式。而要实现真正的FMC,关键是给用户塑造FMC无缝业务的形象,因为服务融合最重要的是客户的感受,这种融合最终将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韩国电信:BcN宽带融合网络
KT(韩国电信)在1997年成立KTF全资子公司后,成为全业务电信运营商,包括卫星业务、固话业务、宽带业务以及移动业务。其FMC主要动作是BcN宽带融合网络,BcN服务是由韩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SK电讯主导的Ubinet联盟推出的,Ubinet是“UniqutousNetwork”的简称,意思是开发基于无线网络的宽带多媒体服务。Ubinet联盟提供基于IMS的IP有线、无线互联互通服务,目前已经拥有了提供服务所需的部分核心技术。
KT鲜明的融合特点是充分利用全业务运营商自身优势,接入部分采用移动与固定相结合的方式。
英国电信:大投资将融合进行到底
BT(英国电信)是以固网为主的运营商,在英国本土市场的主营业务是固网领域。随着固网业务的饱和及异质竞争的加剧,BT一直在努力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同时,英国的移动市场竞争也非常充分,共有4个GSM运营商,BT是Vodafone的最大客户,从事移动虚拟网络服务。于是,BT寻找固网和移动的整合点,开始了BluePhone计划,也开始了FMC的演进过程。BT试图以此为切入点实现公司的运营转型,该计划是其较早的融合通信典型业务。
2005年6月,BT推出了FMC产品Fusion(原来的project bluephone)。该产品在户外是一个正常的GSM手机,但在室内是通过hub连接到BT的宽带上进行通话的。这项创新实现了固定和移动间的无缝漫游:当用户远离hub时,呼叫将切换到移动的基站,当用户返回到hub覆盖区域时,呼叫又切换到宽带上。截止到目前,BT的“BTFusion”服务目前已经发展了3万名用户,该业务的运营为BT带来了效益。首先,它弥补了固定电话的不足,通过hub使得固定电话的终端得到扩展,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固话存量。其次,它增强了宽带吸引力。BT的Fusion业务要求用户拥有BT的宽带,对Fusion用户的宽带资费进行优惠。再者,BT的Fusion业务将VoIP业务融合到了宽带当中,并且资费非常低廉,增强了宽带的竞争力。
一系列的FMC产品的推出突显了BT的融合之路的特点,即思路明确,投资较大(近五年内,总投资在100~190亿英镑),大有将融合坚持到底之势。
结语:三种向FMC演进的方式中,设备融合和市场化融合对于运营商而言,整合程度是最低的,整合成本也较低。而第三种以服务为基础的融合,整合程度最高,但却要求运营商进行最大化的投资,而且还需要运营商考虑涉及管理支撑平台融合、运营管理方式融合和管制政策以及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等等问题。
从FMC发展趋势来看,并不是每一家运营商都必须循序渐进,先走市场化的融合再走设备的融合,最后进入服务的融合。相反,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推进融合的进程。根据欧洲一些运营商的经验,运营商往往把市场化的融合作为他们发展这项服务的第一步,但接下来有些运营商会直接进入服务层面的融合,有些运营商会选择在设备层面的融合。所以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不同的运营商会根据自己的实情作出不同的选择。
中计报(www.ccid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