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升温 标准欠火候
对运营商而言,IMS一方面是运营商为提供下一代服务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战略步骤,另一方面又为设备供应商带来新的创收机会。运营商可行的一种IMS引入方式是通过具有市场前景的业务引入(例如PTT、IM、呈现等)驱动IMS发展,即点状试验,随着业务的开展、设备的成熟而逐渐大规模商用。规模商用后的IMS,不是替代PSTN/ISDN/CS等传统网络,而是互通和并存关系,逐渐吸收话务,最终随着PSTN/ISDN/CS等传统网络的消亡而演变为全IMS网络。与此同时,由于IMS是在PS域上的叠加,引入IMS对CS没有影响,需要对PS进行扩展,因此可以在R99/R4设备的基础上引入IMS,在PS域上叠加一个多媒体子系统,从而有效地减少起始投资并提高了原网络设备的利用率。
从技术演进来看,2005年3GPP R6版本的基本冻结,标志着IP多媒体子系统技术已经走向成熟。从设备的开发看,国内外主流厂商都在进行IMS产品的开发,也提出了明确的产品计划。这些目标能否按计划实施,很大程度上受到标准进程的限制,存在计划推迟的可能。从产品实现的角度看,很多厂家的IMS产品是在固网宽带软交换的基础上发展演变来的。虽然,IMS是从移动领域提出的,但是其核心协议SIP、Diameter、H.248等都是首先在固网中应用,因此产品的成熟度落后于固定宽带软交换。
从产品的功能看,目前IMS设备还只能支持移动的接入方式,不能支持固定接入方式。IMS的设备目前多在试验阶段,其试验的应用主要是针对3G的需求,目前IMS应用于固网的试验还非常少。因此,产品的成熟要滞后于标准的稳定,近期内厂商还不能提供完善的基于IMS的网络融合解决方案。
勿焦虑平滑升级三步走
网络融合的演进之路应该是平滑的,就现阶段来说,终端融合和业务融合是运营商目前能做的事情,其次运营商可以考虑在核心网络引入部分IMS网络单元,为全面启动IMS做准备,最后在IMS终端成熟,大量多媒体应用开始广泛使用时,引入端到端的IMS架构。
对于IMS来说,由于最初是3GPP制定的,因此其在WCDMA网络中的部署最为成熟。因此,为了提高在3G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即新业务的开发和推广能力,移动运营商应在网络升级的过程中同时制定IMS部署和升级方案,在设备的选型和采购过程中将对IMS的支持作为重要的指标之一,这样才能在市场需要的时候快速地升级和部署IMS系统。注重平滑演进才能在最大限度内使用原有的网络设备,降低相应的成本。
2006年将成为IMS导入的关键期,针对移动网络的IMS设备将趋于成熟,同时国外市场将会出现IMS核心网部署的实际运用。赛迪顾问预测,未来几年中国IMS市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市场导入期。在发展初期,运营商将会在各自网络中引入基于IMS架构的SIP应用服务器,开始更好地提供移动多媒体服务。为了尽快推出各类移动增值应用,市场重点将会转移至IMS核心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3G网络前期中设备提供商会占据一定的优势。
第二阶段:发展建设期。为了应对市场挑战,更好地为奥运服务,移动运营商将会开始在核心网向IMS升级。中国市场将实现基于IMS的3G网络中的业务互通,其中主要是移动多媒体增值业务的互通。
第三阶段:融合成熟期。由于市场的重点转向网络融合,IMS市场主要是集中于设备的升级和更新,尤其是软件升级,整体市场规模将会下降,其中将主要是系统升级和扩容。
随着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成熟设备的推出,中国通信市场的发展重点将转为网络融合,尤其是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融合。中国市场的主流运营商将趋向成为全业务运营商,IMS将成为网络融合的核心。由于IMS给运营商带来一整套全新的网络体系和业务手段,对运营商的运营模式和最终用户的应用感知,以及设备生产厂商在3G市场的竞争优势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IMS的逐步演进恰恰代表了融合的方向,是运营商们低成本开通新业务的融合平台,IMS商用部署的燎原之势正向我们展示着未来通信的发展宏图。
市场预测:
目前业内谈到的IMS业务都是在IMS设备厂商的主导下,联合一些业务开发合作伙伴推出的。在IMS真正实现商业部署之后,这种情况将发生转变。业务开发的主导力量将转向电信运营商,将会产生由电信运营商整合业务开发伙伴开发增值业务的局面。产生这一局面的原因在于,电信运营商是电信业务面向消费者的服务界面,只有电信运营商占据电信业务开发的主导地位,才能快速的实现消费者的需求响应,和需求开发。在IMS的体系构架已经提供了业务与网络相对独立的技术保证的情况下,运营商肯定会要求设备供应商交出在电信增值业务开发上的主导权。
IMS业务将最先在3G网络上开展。IMS业务和进入到固网领域的进度和以大屏幕电视为媒体中心,以机顶盒为家庭服务器的家庭网络的发展情况密切相关。同时,家庭接入的带宽的增长速度也直接影响IMS业务进入家庭。家庭网络系统的充分发展,才能将IMS多媒体特性和业务融合的特性充分发挥。比如以大屏幕电视为显示终端的可视电话是非常有市场潜力的,但是这项业务的开展从局端看IMS完全可以提供,但是从终端看具备SIP功能的机顶盒的普及将是关键所在。
数据显示,随着中国3G市场的启动IMS市场也将呈高速发展的态势,到2009年,IMS市场的总规模将达到7.1亿元(仅指IMS体系的业务层和控制层)。总体而言,电信运营商在IMS业务层和控制层上的投资在电信总体投资的比例将长期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用于与现存网络互联互通的网关设备的投资,随着R5开始部署,有线无线业务的融合进入实质阶段,将从2009年以后呈现超高速增长的态势。
数据显示:IMS互联互通网关(如和PSTN互联的网关、2G网络互联互通的网关和用户接入网关等)将是电信运营商在IMS投资上的重点,传统电信设备供应商将在这方面重点投入。IMS在这方面IT设备厂商将难以形成有效竞争力。互联互通网关将占据未来IMS产品市场相当大的市场空间。
在业务平台产品方面,电信设备供应商将逐渐推出该领域,IT厂商将在这个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业务平台产品占整个IMS产品市场的空间也将非常有限。
支持IMS的终端产品的形态目前还不是很清晰,预计终端操作系统供应商或者中间件厂商将主导这个领域的发展。IMS终端产品市场将占据未来IMS产品市场相当大的市场空间。
中计报(www.ccid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