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 技术文摘 > 国内CRM的趋势分析

国内CRM的趋势分析

2002-11-15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中国CRM市场在经过一段艰难的成长后,将进入一个高增长时期,而CRM厂商的数量将会减少,CRM的收入将流向更具竞争力的公司。

  CRM在中国可谓生不逢时,历史上IT经济最繁荣的十余年时期诞生了如:Cisco 、Siebel 、Dell、 Nortel等众多IT巨人。而随着上世纪90年代末的全球范围内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击碎了中国IT企业紧跟世界的梦想,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人们愤怒、困惑、迷惘,我们总是在机会变成威胁时才能赶上。

  2001年,全球经济的低迷让IT业又跟着遭殃。国内在短短三年多时间进入CRM领域的企业从原来的三、五家猛增到现在的500多家,CRM的年收入总量才区区2亿多人民币,绝大部分企业随着资金的消耗待尽,离盈利的梦想将越来越远。同时,国外投资人的财务危机和投资紧缩,使不少CRM企业将不得不走向痛苦的关闭边缘。这与90年代初的美国市场非常相像,93年美国有超过400家CRM企业,而现在才不到200家,收入也基本由Siebel、Vantive 、Onyx等少数企业垄断。

  无疑,从目前的CRM市场规模来看,争取国内市场份额显然没有多大意义,尤其如:SAP、Oracle、 Siebel等全球性的CRM公司,还有,甚嚣尘上,令人谈虎色变的微软小型CRM ,这些公司的角逐一定会将市场容量抬升。目前主导的企业战略联盟思想,将会使国内CRM的混乱格局重新整合为几大风格的产品与市场定位。CRM市场将趋于规范,价格将趋于合理,产品与服务将趋于成熟,企业重拾对CRM应用的信心。

  首先被市场抛弃的就是那些小型的,他们在产品开发上不知所为、没有计划,今天想到什么就开发什么将来会是怎样一无所知,他们甚至对管理好自己的公司都毫无头绪,更别说完成CRM这一复杂的、需要严格的开发流程管理的工作。通用汽车公司在选择CRM系统时做的最后一项工作就是实地考察几家供应商的公司环境,目的就是看看CRM供应商自身管理得如何。通用汽车认为:一家管理软件供应商他们自身都管理得不好,他们的CRM系统怎能帮助我们管理好客户。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一次问卷调查中发现国内有超过一半的CRM企业都存在管理的严重缺陷,他们是CRM市场上的隐患,这种投机心理将成为CRM实施成功率提高的重要阻碍,同时他们自身就必然失信于客户,失信于市场,直至被市场淘汰。

  国内CRM产品及市场定位也是决胜的关键因素,如今CRM已不是纯粹靠技术来主导的时代了,甚至可以说:当产品开发成型后你的工作才完成了三分之一;产品中融入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是产品是否能被企业接受的因素之一;而清晰了解企业的状况,做好实施前的规划,采用合理的功能模块解决合理的应用又是能否实施成功的重要因素。CRM生产商应视自身的能力、经验、条件选择适合的定位,将产品做专、做精,不管企业的规模如何都应有所为和有所不为,这是现实环境决定的。

  国内的有清晰产品战略的企业如:TurboCRM、e2eCRM、MyCRM、用友CRM、PowerCRM将能赶上这次机遇。CRM市场将有超过50%的增长,预计2003年会在四到五千万美元,个别较有实力的企业在CRM上的收入将会超八百万美元,独自吃掉近20%的份额。

志杰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供稿 CTI论坛编辑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