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宽带应用还没有全面普及的环境下,绝大多数用户仍采取拨号的方式上网。用户在拨号上网时,电话信道被长时间占用,既给主叫方和Internet用户之间造成信息交流障碍和延迟,甚至贻误很重要的信息,也影响了电信行业的服务声誉和局方交换机的工作性能。据统计,如果有6% 的PSTN用户接入Internet,将会造成平均约30%的阻塞。基于此,使用户在通过PSTN接入 Internet的同时,又能接收电信信息的服务的ICW便应运而生了。
ICW( Internet Call Waiting,互联网呼叫处理系统)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而产生的电信增值业务。它的完整定义是:利用PSTN中的遇忙呼叫前转(CFB)功能,根据登记用户在上网时登录的IP地址,将对该用户(前提是该用户必须已登记ICW业务)的PSTN呼叫通过Internet发送给该上网用户,并通过用户的客户端程序,在用户界面上显示主叫号码、姓名及时间等信息,并提示用户采用在线接听、转移接听、稍后再拨、稍后拨回或放弃接听等方式对这次呼叫进行处理的业务系统。简单说来,就是使拨号上网的用户在上网时可接听电话,对电话进行不同的处理的工具。ICW业务早已被北美、欧洲等的各大电信公司及ISP、ICP服务商广泛采用,并已成为一种必备的电信服务;也在国内互联网发展较快的地区,如上海、山东、广东、江苏等地开通。
ICW业务的应用纷繁复杂,其中最广泛的当属北极星软件有限公司的“电话精灵(PhoneCaller(tm))”产品。该产品已推广于江苏、山东、陕西、广西、上海等地,在“互联网呼叫处理”业务市场占据了半壁江山。PhoneCaller(tm)在各局的成功建设经验颇值得借鉴。
PhoneCaller(tm)是北极星软件98年推出的ICW产品,它采用了灵活的、适合我国目前网络状况的NGN体系方案。作为一项在全省范围开通的电信业务,统一的部署和管理非常有必要。PhoneCaller(tm)的方案均采用了集中建设、集中管理的办法,由省局来直接领导建设系统,并在今后运维中集中管理。因此PhoneCaller(tm)系统的具体实施主要有完全集中式、分布媒体网关集中管理两种方案。如果运营商先采用第一种方案,则在运营中可以根据需要过渡到第二种方案。
方案一: 完全集中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