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 技术文摘 > 三网融合:广电可借机起跳

三网融合:广电可借机起跳

2010-07-22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移动、联通、中国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收入为8000多亿元,而广电的收入只有电信的1/20。”中广互联的CEO曾会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相比起电信,广电一直处于弱势,“此次三网融合的推进无疑是一剂重磅利好,广电正好可借机起跳。”
  广电作为“喉舌”一直是国家重要的事业单位,带有很强的公益性。也正因此,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时代,广电始终没有出现如同移动、联通这样的航母企业。
  此次三网融合,对于广电而言正是一次深入产业化的机会,有可能会在行业内出现异军突起的企业。然而,随着产业化的发展,是否会削弱广电原先的公益性?在“内容为王”的导向上,是否会出现娱乐至上的倾向?在形成“广电一张网”的过程中,广电系在公益性和产业化两条路上又将如何迈出脚步?
  广电一张网构想
  早在7年前,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就正式提出要建立三个体系,即公共服务体系、市场服务体系和政府监管体系。同年年底,时任广电总局局长的徐光春也提出了“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在这三个体系中,前两个体系都和广电运营商的市场化转型有关。前者要求有线电视运营商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发挥“喉舌”的作用,后者则要求运营商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加快建立市场服务体系,成就行业内的企业航母,以便应对未来的国际化竞争。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的广电事业正式以官方宣布的形式进行市场化转型。
  “广电全国的有限资产很难评估,其账面资产很低。”曾会明称中国的广电行业市场庞大,但资产不易评估。时代周报记者调查历史资料发现:截至2002年底,中国已有电视频道2058个,有线用户1亿户,全年电视播出时间达1000万个小时。而这一切,一边面临着地方各自为政的割据和重复建设的资源浪费,一边又受着广电总局“政企不分”的体制之痛。自然而然地,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就聚焦到了三件事情上,即“广电一张网”、“内部体制改革”和“资本市场开放”。
  杭州华数集团副总裁赵志峰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的有线电视网络一般由各行政区内广播电视管理部门开办,一个行政区都有一张电视网,形成小网林立、多网并存的局面。”管理和投资的多元化限制了网络的升级。在推动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有关部门也一直在推进全国统一的数字电视覆盖网,然而阻力甚大。“此次三网融合的政策出台,又给了广电一次强力推进广电一张网的重组机会。”赵志峰说道。
  曾会明也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只有广电一张网,才能真正实现三网融合。在没有统一的平台、业务、品牌,没有规模效应,其他东西就无从谈起。”
  广电系重组艰难
  很显然的是,如果只有广电独自一家推动广电一张网,其进程十分困难。各个省电视台的利益很难协调,只有借助此次三网融合的契机,由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犹如当年从“小网通”到“大网通”的电信重组。“这一过程,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曾会明说道。
  江苏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留忠认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就要改革‘局台合一’与‘政企合一’体制。”这也反映了广电系统管理层对整个广电行业内部体制改革的呼声。
  广播电视行业体制涉及基础网络铺设、内容、设备等几个方面,形成了以平台运营商、内容运营商、技术服务商几个环节组成的产业链。体制改革首先主要解决广电总局与各电视台的分离、政府行政权力与市场企业主体分离两个问题。政府部门主要承担培育产业链的责任,而对各个环节的所有权、投资权、经营权等方面则应当通过法律规章进行约束,尽量减少行政指令的监管方式。
  其实,早在2004年7月,广电总局就已经将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的有关措施阐述清楚,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企业可以实行三分开和三分离。然而一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始终没有出台。直到今日在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下,电视台的屏幕垄断逐渐打破之际,面对愈加激烈的屏幕竞争,广电系才重新将产业的体制改革提上日程。
  湖南广电的欧阳常林就曾公开在媒体上表示:“传统广电要在与互联网媒体的竞争中胜出,就必须打破行政区域性的资源垄断和行业壁垒。”
  广电产业化进程的另一重要举措就是放开资本市场。近年来,广电行业已开始向民营资本、社会资本、外资和港澳地区的资本开放。多方资本的进入给广电行业带来新鲜的血液,为三网融合时代到来,增添了不少新鲜的元素。
  再提“大制播分离”
  在营业收入上,电信一直遥遥领先广电。三大电信运营商营业收入是广电的二十倍。对于这一现象,曾会明向时代周报记者一语道破广电内容娱乐性的主导地位:“通信的刚性需求远大于广电的娱乐需求。”
共 2 页:1 2 

时代周报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