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SS体系结构图
NGOSS要求采用分布式透明性框架服务,提供注册、命名、设置和交易事务等基础服务,采用信息共享管理框架服务来实现信息共享,同时提供策略、系统管理、安全等公共服务。
异类NGOSS系统之间可以利用适应框架服务来实现桥接。
我国的OSS标准现状
我国对OSS标准的跟踪和制定工作在上世纪90年代已有较大发展,主要集中于ITU-T的TMN所建议的本地化工作。
目前,已经在OSS标准方面开展工作的主要有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其下设有无线通信、IP与多媒体、传送网与接入网、网络与交换、网络管理、通信电源产品和电磁环境影响保护等研究组进行相关的标准研究工作,但主要还是集中在网元、网络管理、业务提供等方面的研究,而没有覆盖电信服务方面,尤其是BSS。
由于电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OSS/BSS的建设得到国内电信运营商和软件提供商的高度重视,并成为电信行业的一个热点。
对于OSS标准,国内各单位和机构主要是采取跟踪国际标准和规范的方式,这些单位有如下实践:
2002年1月成立了北京信息产业协会BSS专业委员会,并进行了举办电信运营支撑系统高层论坛等一系列工作;
中国移动于2001年推出中国移动BOSS系统业务规范和技术规范;
2001年11月,亚信与思科合作成立了OSS&BSS实验室。同月,同天集团也建立了自己的OSS&BSS实验室;
2002年6月,中国电信系统集成公司同中国惠普联合建立OSS/BSS实验室,并于2002年12月召开了OSS/BSS实验室技术高峰会议。
但是在OSS/BSS的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上,始终没有取得太多实质性的进展,主要有以下原因:
没有一个良好的组织平台来汇聚各方面的力量,并推进OSS/BSS标准规范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观念未转变,各个单位限于本单位内部跟踪国际标准规范,而没有考虑国内相关标准和规范的研究制定,反映在运营商和集成商上就是重建设、轻规范;
管理思想、运营观念未转变,停留在面向网络和业务的观念;
高校、研究院等研究机构没有参与到OSS/BSS的深入研究中;
国内对OSS/BSS的相关技术研究不够,人才缺乏;
政府缺乏宏观的方向性指导;
国内厂商参与国际标准规范组织活动较少,如目前加入TMF的国内公司只有三家。
OSS发展建议
目前,我国OSS/BSS标准规范还不尽人意。为了提高运营商的技术和服务水平,促进我国OSS/BSS系统的建设,我们必须加快OSS/BSS标准在中国的发展,提高软件提供商和集成商的能力。
对于我国OSS/BSS标准的发展,笔者建议在以跟踪、消化为主的基础上,逐步制定相应的国内规范,发展符合国际潮流和本国实情的OSS/BSS标准。具体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可以适当引导OSS/BSS方面技术的研究与跟踪工作,组织国内各个相关单位联合起来,采用协会、论坛等形式开展工作;
(2)同TMF、ITU等组织增加联系和沟通,成立类似TMF 日本管理组的机构(TMF Japanese Management Team);
(3)运营商加大对OSS/BSS标准规范的研究;
(4)国内厂商应踊跃参与国际标准规范组织的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