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 技术文摘 > 多媒体软交换系统技术的探讨

多媒体软交换系统技术的探讨

2002-02-22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作为抛砖引玉,本文提出了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软交换系统的体系架构、设备功能,开放接口和应用面临的问题,希望在本专栏就此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一、引言
  多媒体业务一般泛指语音、文本、图象、视频等业务或者这些业务的合成,因此多媒体业务种类繁多,从某种意义上讲,代表了未来电信业务的发展方向。与传统话音业务的单一性要求不同,多媒体业务对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对集成性、交互性、同步等特性的支持。
  作为下一代网络核心设备之一的软交换,不但应支持语音业务的所有功能,而且应具有多种媒体信息交换的控制功能,可以控制音频、视频、数据信息的实时交换和传送。我国高科技863计划开始列项有关软交换系统在移动和多媒体应用的研究。
  作为新兴电信运营商,在没有话音基础设施的情况下,特别重视利用分组数据平台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而传统运营商为了增强竞争实力,更加重视提供增值业务和新业务的能力,所以人们越来越重视网络提供多媒体业务(含话音业务)的能力。
  为了达到在公众电信网中提供实用的多媒体业务,就需要对问题认真地加以研究和解决,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网络。本文将探讨有关基于软交换的多媒体技术相关问题。
二、 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软交换系统总体框架结构
1、体系结构
  如图1所示,支持多媒体业务的NGN系统仍遵循开放的四层体系结构,但为支持多媒体业务,不同层面会提出相应的要求。

图1 基于软交换的网络体系架构示意

其中:


图2 Parly 标准化的进展

图3 PARLAY API示意图

  由图3可见,ParlayAPI位于现有网络之上,现有网络的网络单元通过Parlay网关与应用服务器进行交互,从而提供第三方业务或综合的业务,Parlay网关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接口为Parlay API。Parlay网关与现有网络的网络单元之间的协议采用各个网络的现有协议。

图4 PARLAY接口示意图

  通过Parlay提供的第三方业务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图5 H.323协议栈

其中:

1 网络组网的方式

  传统电信网经过长期的运营积累,在网络组织方面已经具有相当成熟的经验;而基于软交换的网络组织目前国内外尚无成熟的经验,是采用基于软交换的全平面结构,还是分区域选路结构等在技术和实践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由于缺乏大范围的运行网络,因而对软交换系统的性能测试只能够在小型组网中进行,这与大型组网的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距,因而如何在实验型网络中,真实的作出软交换系统的性能测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 开展协议兼容性的研究, 软交换体系结构基本协议框架已经清晰,基本上分为如下四类协议以提供不同接入设备的需要以及设备间互通的需要:

1)媒体控制协议:H.248/MGCP、SIP、H.323。
2)信令控制协议: Sigtran中所包含的信令适配协议、信令传输协议;如M3UA、SCTP等。
3)互通协议:BICC/SIP、BCP-T、H.323。
4)应用支持协议:Parlay、RADIUS、COPS。

  然而上述协议尚未做到兼容性,标准还在发展之中;不同厂家的软交换在技术标准的选用及协议的兼容性方面还难以做到相互兼容。BICC协议、SIP-T协议和H.248协议也在发展之中,协议的选项需要运营商根据业务的需要来进一步确定。由于协议的不成熟,这给我们在制定测试标准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互通性测试方法存在很大问题。

3 目前软交换系统实现了一定数量的多媒体业务,但业务流程还处于发展之中,非常不成熟。

4 基于SIP的网络刚刚起步。SIP已被业界认为是最有希望取代H.323的终端控制协议,基于SIP的网络也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结构,但其建设和发展在国际上刚刚开始,国内则几乎是空白,暂时还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 多媒体终端的类型有限。目前支持多媒体业务的终端绝大多数是H.323终端,SIP终端在支持多媒体业务方面仅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6 多媒体软交换系统的实现方式各不相同,有些采用将多媒体业务直接在软交换内实现,有些则通过上层的应用服务器实现,支持的业务主要以语音与数据相结合的业务,如电子白板,同步浏览,以及视频会议等。

7 开展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软交换网络与其他网络互通性的研究,包括如何跨网提供话音、数据和视频业务。

中国电信(www.chinatelecom.com.cn)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