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 技术文摘 > 追求管理与技术的双重跨越 ——中国加入WTO后其银行业的格局与定位分析

追求管理与技术的双重跨越 ——中国加入WTO后其银行业的格局与定位分析

2001-12-07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今天,中国银行业可以在采用先进的IT技术手段的超前性方面,赶上甚至超过许多国外的同行;然而,在应用技术的水平和业务管理的水平等重要环节上,却与国际银行业中的佼佼者差距很大。而这也正是中国银行业面对WTO所引发的一个最大的挑战,它需要中国银行业能够尽快制定出应对挑战的前瞻性策略……

  目前国内银行界在分析加入WTO之后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影响时,主要还是集中在人才和客户的流失方面。而笔者经过多方调查分析后认为,加入WTO以后,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北美和欧洲的大型银行,而这些国外银行不仅仅是要跟中国的银行争夺客户和人才,竞争所带来的影响将会更加深远。归纳发达国家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与发展中国家在监管体制放松之后的实例,可以预见,中国银行业面对新的竞争对手,将必须进行重新定位和市场细分,由此进入新的领域和开发新的客户,从而步入比现在更高层次的竞争阶段。

  入世之后,中国银行业尽管在短期之内会遇到一些冲击,但长期的结果则会在金融监管体制放松之后获胜。中国银行业的市场份额,未来还会控制在中国国内的银行手中。 例如,澳大利亚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放金融市场之后,曾经历了90年代的调整与竞争; 去年,澳洲银行业88%的市场份额还是由澳洲银行所控制着。

  对加入WTO之后竞争格局的分析

  我们在分析中国加入WTO之后其银行业所面临的竞争态势时,可以借用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Michael Porter教授在1986年提出的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见图1)。用他所归纳出来的客户、竞争对手、潜在竞争对手、未来银行替代者和供应商这五个驱动力来分析,得出中国进入WTO之后中国银行业将受到什么样的竞争驱动,将受到什么样的外力作用。但由于Porter教授的产品竞争力分析模型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提出的,所以,还必须参照这几年的三个新变化,即全球化、网络化和监管体制的放松所带来的影响去修正这五个驱动力。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