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 技术动态 > 2010:年终盘点WAPI十大发展回顾

2010:年终盘点WAPI十大发展回顾

2010-12-30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全球范围内的任何创新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都必然经历各种各样艰巨的挑战,WAPI也不例外。WAPI在积极迎接挑战、面对挑战的过程中,通过产业群体性创新,使得技术、标准、产业得到发展,技术先进性被不断验证和认可,逐步获得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与支持。
  2010年,WAPI风起云涌,在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商用化、国际化、未来化等方面取得了大规模的进展和突破,围绕虎符TePA-WAPI开展的技术创新,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相关产业群体创新,增强了相关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形成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WAPI产业联盟作为产业创新载体和市场参与主体,4年多以来,在国家各部委的支持下,积极发挥产业抓手作用,通过“以标准引导产业、以项目为牵引、积极搭建产业公共支撑平台”等方式,凝聚产业力量,促进虎符TePA-WAPI的商用化、国际化、未来化发展。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国家重点产业技术进步”的过程中,联盟也逐步成长为国家认可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技术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级大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一、国际、国内标准获得重大突破 国内外标准成果显著
  目前,WAPI产业联盟与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紧密合作,组织、参与了62项国际、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制定与发布。其中已发布的包括: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1项;指导性技术文件11项;正在制定的包括:国际标准7项;国家标准项目39项(立项流程中)。
  虎符TePA成为国际标准
  2010年6月,虎符TePA正式成为国际标准——这是我国在信息安全基础共性技术领域提交并获通过的第一个国际标准,也是过去十年里,全球范围内在实体鉴别-非对称机制领域推出的惟一新技术标准。目前人们熟知的WAPI安全技术就是基于虎符TePA基础架构开发的。虎符TePA作为自主创新技术领域的基础性、共性关键技术,将对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自主可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
  WAPI国际标准顺利推进
  继2009年6月SC6日本东京会议中,WAPI获得了与会代表一致同意以独立文本形式开展国际标准推进工作之后,2010年1月,WAPI顺利通过了NP(新工作项目提案)阶段投票,正式成为国际标准立项项目;后续将按照国际标准化流程推进,目前已进入WD(工作组草案)评论阶段。
二、产业实力持续增强 WAPI产业联盟成员发展至78家
  2010年,WAPI产业群体再度壮大,截止2010年12月,WAPI联盟成员达到78家,在国内形成了WAPI完整产业链,覆盖“技术研发、标准制定、芯片开发、系统设计、产品制造、系统集成、运营应用”各环节。
  6家联盟成员进入首批 “十百千工程”
  2010年,联想、北大方正、大唐电信、华为、卓望、中星微电子等6家WAPI产业联盟成员正式入选首批中关村“十百千工程”。中关村“十百千工程”重点覆盖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能源环保、新材料、航空航天、高技术服务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通过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集聚、产业带动等方式,培育、集聚一批龙头企业,打造收入规模在千亿、百亿、十亿元的企业生力军,在转变经济结构发展方式中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
  产业群体性创新持续,无线局域网技术专利突破千项
  WAPI是我国信息高技术领域中,以专利化促进我国企业国际化创新发展的典型案例。它承载了我国一大批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将自身创新的原动力凝聚成产业集群力量,通过走创新技术专利化、标准化、产业化路线,突破困难,以全球化视野展开推广、合作。2001年之前,国内企业在WLAN方面的技术创新和专利成果甚少,随着WAPI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截至目前,已形成了国内几十家单位拥有千余项WLAN领域专利的良好局面。与此相对应的是,WAPI产业联盟正联合ISO/IEC等国际标准组织及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其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厂商,共同打造产业技术创新链条,打造“市场需求——形成标准——规范产品——实际解决方案——推向市场”的创新链条。
  联盟成员中国专利金奖获得率达15%
  近期,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颁发的第十二届中国专利奖评选结果揭晓,华为、西电捷通、中兴、联想、大唐微电子、大唐通信、方正等七家WAPI产业联盟成员荣获了包括“中国专利金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外观设计金奖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在内的13个奖项,其中:中国专利金奖2项,中国外观设计金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8项,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2项。金奖获得率占15%。
  产业势头“风起云涌”
  近年来,WAPI在市场应用中快速增长:2003年至2008年WAPI市场年平均增长率近200%,整体市场增长率远远高于整个无线局域网市场的40%的增长速度。预计2010年至2012年仍可达到80%以上的年度复合增长率。
  2010年,WAPI产业化、商用化、国际化发展呈现出“风起云涌”之势,已有百余家国内外企业能生产、销售上千种型号的WAPI产品。在今年WAPI产业联盟主办的风·起·云·涌产业颁奖活动期间, 42项大奖尘埃落定,多家国内外企业及个人获奖。
三、产品、方案突飞猛进 芯片和终端两个重要环节取得突飞猛进发展
  目前,全球主流芯片厂商均已全部支持WAPI,并提出了明确的解决方案,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12月,支持WAPI功能的芯片逾80款,今年WAPI芯片出货量已超过10亿颗;国内所有WLAN数字移动电话(手机)均已具备WAPI功能,截至2010年12月,包括苹果Iphone4在内的WAPI手机已超过200款,预计明年将会成倍增长。
  产品领域、数量、型号激增
  目前,WAPI进入商用化高速发展期。产品已覆盖“笔记本、手机、上网卡、电子书、家庭网关、黑白家电、MID、游戏机、相机、摄像机、音视频终端、SIM卡,行业终端”等方面,国内外知名厂商纷纷加入WAPI产业,推出商用产品,目前已有100多家国内外厂商发布了千余款WAPI产品。
  市场应用方案不断完善
  根据市场及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WAPI产业联盟和产业群体一起,整合、制定整体解决方案WAPI SOM(Secure, Operationable, Manageable WAPI Network),为市场提供“更符合需要的WLAN网络构架”、“更适应用户使用习惯的整体解决方案”、“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四、市场、商用化进程提速 WAPI运营级网络建设全面展开
  经过6年的产业化实践,以WAPI为安全技术构建无线局域网,正逐步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市场建设公众基础无线网络的首选:WAPI安全的无线局域网所蕴含的“可运营、可管理、易操作”等优势,已被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这三家我国最具代表性和专业能力的运营商积极挖掘并推广应用,中国运营商对WAPI的选择也进一步促进了其他国家以及有关行业市场和消费者的关注。在市场化、商用化、国际化的推进过程中,WAPI的先进性、合理性与必要性正被日益验证,实现了消费者利益和产业利益的统一。
  2010年,我国WLAN规划与部署进入大规模建设期,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三大运营商规划部署的WLAN网络设备超过50万台,全部具备WAPI功能。目前,WAPI正以中国市场为基础,不断帮助国际社会逐步摸索出更加安全、可运营、可管理的无线网络建设和应用经验。
  WAPI泉州、杭州网络试点初步完成
  根据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WLAN统一部署精神,并按照集团公司提出的“使试点网络成为具有可运营能力的WAPI网络及开展相关业务的能力”目标,2010年,联盟组织成员厂商开展泉州、杭州WAPI网络试点,促进形成具有可运营能力的WAPI网络、开展相关业务能力的WAPI试验项目建设,包括:全国CTCA RA与WAPI RA网关联调测试;RA网关系统管理测试、证书管理测试、证书应用测试; AS认证及漫游测试;RA网关接口协议制定;AS全省部署方案和WAPI鉴别体系逻辑架构的制定。
  通过上述WAPI网络试点,促进了WAPI厂家对各产品功能的完善,推动了WAPI省级部署方案及全国漫游方案,为未来电信集团及省公司的大规模网络部署提供了依据,也如何解决公众WLAN网络安全性问题发挥了示范作用。
  联盟启动首轮WAPI SOM设备采购
  2009年至今,WAPI产业联盟根据当前WLAN市场建设的需求,联合成员厂商,整合、打造安全、可运营、可管理的WAPI SOM整体解决方案,并相继完成了WAPI测试实验室一期工程和WAPI北邮示范网二期工程建设,这些产业公共服务及示范平台在WAPI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未来化发展中,为业务运营和市场应用提供了有效支撑。
  为进一步推动WAPI的发展,促进WAPI SOM公共测试环境、示范网络等建设, WAPI产业联盟于2010年12月启动了WAPI SOM设备招标,本次采购将用于WAPI测试实验室和WAPI示范网络以及WAPI试商用网络的建设。采购对象面向联盟所有成员单位,采购内容包括AP、AC、AS、AAA、网卡、业务网关等WAPI设备。
五、国家领导关怀WAPI产业,鼓励为国家及公共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WAPI 能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保驾护航
  近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
共 2 页:1 2 

通信世界网(www.cww.net.cn)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