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无小事:解开CRM无效之谜
叶知秋 2003/12/09
编者按:Q公司马总最近把客服部狠狠地批评了一通,因为客户投诉有上升的趋势。更令马总无法释怀的是,这种现象出现在公司开通了800免费电话、并且开通了服务网站之后。是什么导致CRM系统无效呢?让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谜团。
图:服务接触三元组合,John E.G.Bateson,
The Service Encounter,1985
“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意味着顾客事实上会参与到整个服务提供的全过程中来。也就是说,顾客将“目睹”和“感受”服务提供商将服务作为产品,提供给顾客的全过程。
这一点与产品制造过程、物流过程不同。产品制造业和物流业中,顾客可以只关心产品本身,而不关心产品是“如何制造出来的”,或“产品是如何抵达顾客手中的”这样的问题。但服务过程显然与之不同。
“顾客参与”,不是服务提供商的一种“说法”,而是事实。这一点为许多服务企业所忽视。这些服务企业往往将“顾客参与”作为自己的所谓“服务特色”,向顾客炫耀,这是很大的误解。
事实上,无论服务提供商是否明确地表达、或者倡导“顾客参与”,也无法改变顾客已经、或正在参与到整个服务提供的全过程中这一事实。
认识到这一点,对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培养正确的服务观点非常重要。
现任SHL集团CEO的John E.G.Bateson博士,在1985年出版的著作《服务接触》中,提出了服务接触的三元组合模型(见图)。
在Bateson的“三元组合”模型中,顾客通过“与顾客接触的员工”感受到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从而对服务组织的服务效率和满意度做出自己的评价。这种情况下,顾客的“满意”与“不满”是通过“与顾客接触的员工”获得的,但服务感知同时反映了服务组织给予“与顾客接触的员工”的自主权和“员工的接受程度”。
任何组织都存在一些制度性的规定。但是,如果这些规定不是源自对“顾客服务满意”的深入了解,就可能导致“僵化的制度”,从而既挫伤了“与顾客接触的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也直接导致了顾客的“不满”。
服务接触的“三元”结构,指出了一种值得追求的状态:服务组织、与顾客接触的员工和顾客这三个要素之间,必须通过协调一致地对“服务质量”、“服务满意”的认知,实践服务组织和顾客之间的价值流动。倘若员工拘泥于服务组织的“规定”,对顾客的服务需求做出“迟钝的”,甚至“消极的”反应,那么“顾客参与”所获得的服务体验,将直接损害服务商的信誉,同时也损害顾客的利益。
这种损害,是当下发生的;而且,影响深远。
赛迪网
中国信息化(industry.ccidnet.com)
我身边的CRM——沃尔玛真牛 2003-10-17 |
从"蝴蝶效应"看客户投诉 2003-10-10 |
美国发布主要移动提供商的客户服务表现报告 2003-09-04 |
CRM的一步之遥 2003-09-01 |
我身边的CRM——并非技术可以改变 2003-0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