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迁移实现通信融合
2004/09/10
随着固话业务、移动业务、互联网业务泾渭分明的市场格局正在打破,在主要的语音、数据及增值服务业务领域,市场竞争正在加剧,面对8700万互联网用户、6亿电话用户,运营商们都在加快资源整合与业务创新的步伐,以期提高客户服务能力,在新一轮通信市场竞争中获得先机。固定电话网、广电网、移动网、互联网四大通信网络之间各自封闭独立,成为目前我国通信产业面临的主要结构性矛盾。如何实现不同通信网络之间的融合是目前解决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融合的两种途径
在实现网络互联互通及融合的过程中,世界范围内存在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完全融合”,一种是“服务迁移”。
完全融合方式 完全融合的典型技术解决方案是目前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NGN(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思路是重新生产和建立符合标准的服务、网络和终端,彻底取代原有相对独立的应用服务、通信网络和终端。由于技术标准制定复杂,网络设备投资巨大,实施周期过长等因素,实现起来困难较大。
因此,一些国际性的技术公司从可实现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所谓“服务迁移模式”。
服务迁移方式 服务迁移方式是相对于“NGN 完全融合”方式而言的、渐进地实现网络融合的思路。服务迁移实现网络融合的核心在于:基于现有网络(互联网、电信网、移动网等)基础设施,实现IP层面的无缝链接,进而将移动网络、固定网络以及互联网上已经创造和积累的资源通过价值迁移与资源共享的方式,使不同网络的用户能够方便、平滑、自由地享受所有通信网络提供的众多内容与应用。
服务迁移的最大特点是不改变现有网络的设备、结构及服务方式,实施难度小、投资规模小,具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性。其主要实现方式是面向业务,建立各自独立网络之上的完整的“新一代服务平台”(NGSP,New
Generation Service Platform)。鉴于服务迁移的现实意义,对于NGSP的研究和开发已经成为国内外市场的一个重要方向,众多国际巨头如微软、Yahoo、Nokia等公司也由此参与其中。
从平台入手
就中国目前的移动通信市场而言,以GSM、CDMA、小灵通为代表的三大移动通信业务并行的运营格局已经形成。而能够提供NGSP的诸多技术大多还处于开发状态。从现实角度看,尚阳科技公司所提供的相关平台,由于具有相当的开放性,而成为能够在不同网络之间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产品。
基于NGSP之上的名为uPass的这一平台,所提供的功能主要是为运营商提供更加灵活的业务服务平台,以实现对不同物理网络的跨越。由此,运营商不需要建设封闭模式的服务迁移平台,而直接利用uPass平台升级现有的通信网络,实现各种服务迁移和服务模式创新。
从技术层面看,通过应用基于IP的通信技术,可以为CP/SP提供统一、简单和标准的网络连接,使用户通过多种智能终端,利用和uPass平台连接的统一软终端UU,获取多网络内的内容与服务。这样一来,CP/SP可以获得大量精力关注业务逻辑的实现,无须考虑网络和终端实现的问题。CP/SP通过统一的运营平台带来实际收入,而增值业务的建立则脱离网络平台和终端类型的限制。
其他厂商,例如联想、多普达、摩托罗拉、中电通信、UT斯达康等国内外厂商,已经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智能通信终端产品,这进一步加剧和炒热了智能终端市场的活力,同时也拉动了相关的业务需求。
随着通信技术的进展,通信业务将完全改变传统的、封闭的网络及产业结构模式,而NGSP的兴盛,最终将实现多运营网络之间的无缝漫游。至于所处的网络是2G、2.5G还是3G,甚至是WLAN,则不冉是用户关心的对象,因为有了迁移平台,这些问题已经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