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N--电信业的未来
2003/08/04
(访浙江电信杭州分公司增值业务部经理谢军先生)NGN,即"下一代网络(Next-generation network)",是一种全新的电信网络体系架构,它融合了IP技术和多媒体通信技术,提出了分组、分层、开放的概念,从面向管理的传统电信网络转变成面向客户、面向业务的新一代网络。
迄今为止,尚没有一个标准化组织或权威机构对NGN进行严格定义。在国外,NGN并非新的专用词汇,一般泛指采用了比目前的网络更为先进技术或能够提供更先进业务的网络。时至今日,运营商、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对NGN仍然看法各异,通常泛指PSTN/ISDN/GSM phase 2+以后的网络发展,例如以智能光网为核心的下一代光网络;以MPLS、IPv6为重点的下一代IP网以及采用3G、4G的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等等。
中国电信在下一代网络的试验上也走在了前列。自1999年起,中国电信就开始关注NGN的动态,积极跟踪软交换技术的发展,并在2001年1月与北电合作建立了广州软交换实验室,同年8月开始酝酿建立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个软交换实验网。2002年中国电信正式启动试验网工程,并在2002年九月完成了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四个本地网试验网络的建设,随后开始了为期半年的全面测试。目前,参加测试的各厂商设备通过了大部分项目测试,实际环境下的业务测试和试用将是下一阶段的重点。
记者:您能具体谈谈杭州方面在下一代网络建设方面的进展情况吗?
答:下一代网络建设方面的工作,已建的四个实验点,上海,杭州,深圳和广州,都是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整体部署的,按照计划将探讨大规模组网、容灾与备份、各种网络间互通、维护管理与计费控制、网络的平滑演进、不同终端的接入以及图像视频传输等多项内容,为NGN的正式商用作技术方面的储备。杭州试验网的测试主要包括设备测试、协议测试和业务测试,比较有实际意义的包括和传统PSTN网特别是智能网的互联性及各类终端的测试等。通过和北京西门子公司,北京电信研究院三方的密切合作,目前已完成各项测试工作,正在汇总存在的问题,制定进一步的研究项目和业务开发计划。
记者:杭州电信、北京西门子和北京电信研究院在这次测试工作中分别承担什么任务?你们具体发现了哪些问题?
答:北京西门子提供整套平台,并负责测试流程的制定和平台模块的修改;北京电信研究院提供测试规范及具体的测试项目;杭州方面提供组网资源,做好相关的配合工作,比如信令配置、提供业务码号等。因为是前期的测试,肯定会遇到不少问题,而且NGN的标准尚未统一,设备提供商方面也依据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改完善平台。发现问题,完善网络技术,摸索具体的网络应用也是此次大规模测试的主要目的所在。
记者:其他三个软交换的实验点的进展情况如何,你方便谈谈吗?除了和西门子外,你们有没考虑和其他的电信设备提供商比如爱立信、华为科技、中兴通讯等合作?
答:按照集团公司的部署全国的四个软交换的实验点都已经完成了前期的测试工作。目前和集团公司合作的设备提供商主要为五家,杭州方面是和西门子合作,上海方面是和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深圳方面是和爱立信,广州方面是与北电和中兴通讯合作。考虑到各个厂家采用不同的标准,所以协议测试占了前期测试很大的比例。
记者:下一代网络具体有哪些特点?
答:下一代网络强调的是多业务的融合和开放的接口。下一代网络可以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和多媒体等各种业务的综合开放的网络架构,运营商可以根据业务的需要自由组合各部分的功能产品来组建网络。下一代网络是业务驱动的网络,使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与承载分离。这样就使业务应用的开发、实施得到极大的便利,今后下一代网络可以改变现有在智能网上开发业务的难度,同时由于NGN的核心软交换技术,让业务的开发可以尽量通过软件实现。同时它基于分组的网络,可以实现网络的快速部署,可以实现免设计扩容,可以降低运营商提供业务的成本。
下一代网络在业务的开发实施上的简便,可以使运营商在业务分类、市场细化方面的操作更容易,既让消费者有了根据自身实力选择业务的可能,又让运营商的市场细化更容易,更加利于公司收益。软交换的很多应用能让消费者根据自身情况订制,比如电话语音信箱的设置、有针对性的留言等,而多媒体业务则会更显现下一代网络的优势。
记者:您预计下一代网络可能在什么时间正式商用?
答:杭州方面打算在下半年针对某些特定用户推广部分NGN方面的业务,进行初步的商用尝试。况且,电信业务的推广通常都是渐次式的,只用经过反复测试验证的业务,运营商方面才会放心地推给广大用户使用。目前,中国电信的固定电话业务已经相当成熟,而且固定网的规模比较大也很完整,NGN技术特别是各项标准尚不成熟,建设NGN网也需要很大的投资,考虑到技术和成本因素,下一代网络的正式商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记者:你认为在NGN业务的推广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答:首要的是标准问题,不同厂家的平台在技术标准的选用及协议的兼容性方面还难以做到相互兼容,致使对不同标准体系接口的管理变得非常复杂,安全控制也成为一个很大的隐患。其次是成本问题,国外咨询公司估算过,大规模铺设NGN网的成本和传统的固定电话网不相上下,无疑对运营商而言是笔不小的投资和负担。接下来是技术的成熟问题,NGN技术目前还相当不成熟,既存在框架性的问题,也缺乏底层设备支撑,而且NGN业务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实践的先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运营商在推广NGN业务方面的进度。
记者:下一代网络(NGN)和下一代互联网(NGI)相比,您认为两者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答:下一代互联网(NGI)也同样倡导语音、数据和多媒体等各种业务融合的网络构架,这和下一代网络(NGN)的发展趋向是一致的。第一代互联网解决的是基本通信问题,但即使是基本通信,也已对电话网造成了冲击。第二代互联网的目标业务是多媒体业务,能提供的服务会对现有的电话服务产生很大压力。互联网的最重要优点是具有创建无限多种业务的能力,而且所创造出的业务并不受电信网规则的制约。这意味着NGI很有可能从自身发展出NGN所期望的能力,从总体上看两者会融合发展。
从现有形势看,NGN是吸收了互联网的很多成功技术,利用了NGI的数据分组能力和业务定制能力,而其本身则保留业务逻辑和业务创建能力,即NGN很可能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一个业务子集。
但是NGI是不能完全取代NGN的。NGI缺少电信运营商所需要的东西,如计费模式和管理模式,而下一代网络必然由运营商来管理和运行,所以NGI仅是下一代网络的一部分。
记者:目前国内除了中国电信以外,另外几家大的运营商比如中国网通、移动、联通在NGN方面的进展如何?
答:应该说NGN所倡导的融合语音、视频、数据业务的统一、高效、低成本,提供综合业务的通信网络代表了未来电信的发展方向,为了应对竞争也考虑到先期的技术储备,国内的几大运营商对NGN都很关注,也都开展了自己的试验网或试验计划。比如中国移动和联通在无线通信网络方面的技术升级,并且在现有网络向3G、4G无线通信网过渡演化作积极的试验准备。中国网通在去年11月启动"中国网通宽带电话商业实验网系统工程",该项目提出利用软交换技术而构建的完整话音网络项目,基于软交换的网通宽带电话试验网已投入运行。而中国电信在下一代网络的试验方面也迈出了大步。
在原始竞争阶段,各大运营商比拼的主要是价格,但是到了后期,随着电信业务的多样化,用户在有了较多的选择余地之后,优胜劣汰,无疑只有提供特色优质服务的那方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中国电信在NGN方面所做的工作也可以说是未雨绸缪,为以后的发展投石问路。
记者:下一代网络能带来什么,您能给我们描述一下蓝图么?
答:从客户服务角度看,运营商将利用NGN最大限度地融合话音、数据和多媒体通信技术,因此客户将充分享受到丰富多彩和个性化的服务;从业务层面来看,开放的网络体系,标准的业务开发接口,将改变传统电信运营商封闭的运作模式,大量的内容提供商将被吸引加入电信运营的价值链,产生全新的运营模式。从技术层面来看,统一的网络结构将降低运营商投资和维护成本,有利于运营商迅速扩大规模,今后,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将更激烈。
以数据业务的观点重新定义新的网络系统,是满足未来网络持续发展的需要。代表新的定义的NGN正是这场变革的技术体现。网络融合,话音、数据、多媒体业务的融合,将给用户带来空前的数字体验,也将给运营商带来可观的收益。NGN,代表电信业未来的发展趋向,相信也将成就电信业美好的未来。
ChinaByte(e.chinabyte.com)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