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网络问题不少
2003/06/04
虽然运营商已经开始了下一代网络NGN的实验,但专家指出,NGN还面临许多挑战,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对软交换在NGN中的地位没有正确的认识。图1 PSTN中TDM交换机的功能在下一代网中的一种替代实现方式
但有人把这样的示意图理解为“软交换网”,从而导致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尽管软交换是目前下一代网讨论的热点,然而人们对其概念仍有些似是而非。它究竟是设备概念?
系统概念? 体系概念? 还是技术架构?软交换与IP电话和下一代网的关系究竟是什么?
软交换不是下一代网的全部
基于这一示意图和模棱两可的软交换概念,人们还可以继续演绎出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的核心。然而,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下一代网重要的特征是其开放性和分布性。但人们却将所有关于下一代网的期望寄托于单一的软交换设备,其结果是解决方案缺乏可行的整个系统网络效益和目标,使得下一代网的讨论常只能局限于单一类别设备及局部结构体系和范畴。下一代网所必备的一些新的网络特征和功能,例如:分组、开放、分布、标准规范的探讨不受重视。一些设备商也可能出于注重眼前设备销售的短视策略思维,急功近利,忽视系统解决新问题的结构性思考。所以,其解决方案面临挑战就不足为奇了。
软交换只是一个设备
国内一开始有人将Softswitch误译为软交换。软交换这种翻法含义不十分明晰,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逻辑错觉, 单从字面上看,较难使人理解它究竟是设备系统概念还是体系概念。以往,X25
switch译为X25交换机,ATM switch译为ATM交换机。究其含义,Softswitch也应译为软交换机。软交换机是通过媒体控制协议MGCP/H248技术来实现呼叫控制与媒体传输相分离的思想。软交换机概念的提出,不仅使下一代网的语音业务功能与传统PSTN网的交换机功能可以完全透明地兼容,还从根本上确保了IP电话技术能完全替代PSTN中的交换机。
NGN网络体系架构
软交换机是下一代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并不能构成特别的整体组网技术机制和网络体系构架,围绕软交换机为核心进行相互联接的组网方式没有太大试验和探讨的价值。倡导这种组网方式极为容易导致人们忽视其它下一代网技术的实践和探讨,
从而限定了下一代网只能是软交换机静态配置的、互为联接的、所谓全平面网的“无网模式”。
图2 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图
显而易见,“无网模式”的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只能支持一个或几个软交换机,不仅没有可扩展性也没有灵活性,是不适合电信运营商规模运营的。
下一代网和软交换机原本思路就是软交换机必须有与“网络”相联的能力。这个“网络”就是下一代网的多媒体信令网。其结构如图2所示。软交换机之间通过下一代网多媒体信令不仅可以保障无限的可扩展性、选路结构的动态和灵活性,还真正地做到了“网络就是交换机”的目标。软交换机与整个多媒体信令网相联就如同软交换机与另一个软交换机相联一样简单明了。
几点建议
在研讨和实验下一代网络时,运营商应结合自身情况从业务需求和市场竟争的分析入手,选择新一代网络体系架构。传统运营商思考这种新的架构是否能够提供新的业务;新型运营商探索能否以分组IP接入网络提供话音业务。
在传统运营商占据了绝大部分“最后一公里”铜线资源的情况下,新型运营商须寻求新的市场策略和相应的技术,依靠全新接入手段,才可能与传统电信运营商在本地网上展开竞争。从业务角度讲,提供语音、视频和数据综合业务将是在本地网业务竞争中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因此,选择IP和IP电话技术逐步地进行下一代网络建设是有充分理由的。也只有提供了其它电信运营商通过铜线所无法提供的综合业务,新型电信运营商的本地网才能有竞争力。
赛迪网
中国信息化(industry.ccidnet.com)
非典带来需求:应迅速启动下一代网(NGN) 2003-05-29 |
电信网的未来 2003-05-19 |
悄然兴起的cPCI"热" 2003-05-16 |
市场驱动力引领下一代网络的方向 2003-05-14 |
软交换如何适应中国电信业的发展 2003-0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