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
计费
计费产品
EAI打造新联通业务支撑系统融合奠基石
侯存恩 2008/11/05
一、引言
随着电信重组方案的进一步实施,重组后各电信运营商必须针对新的市场环境和企业运营模式做出新的业务发展战略和市场运作手段,以适应多业务融合以及3G到来对企业发展提出的种种要求。业务支撑系统融合便是一项十分紧迫和艰巨的战略任务,对企业下一步实现多业务经营,通过强有力的市场运作手段,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在支撑和服务方面抢占先机至关重要。
原中国网通与中国联通经过多年的业务系统建设,积累了各自丰富的已趋于稳定的支撑系统基础设施及流程规范,同时经过近年来的对业务系统进行的省集中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业务管理和发展模式,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和系统维护管理水平,在近年来竞争日益激烈多变的电信市场环境中有力地支撑了企业的各项市场战略,全面提高了用户服务水平。重组后的新联通(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在目前三足鼎立的电信竞争市场格局下,如何从价格策略、服务策略、网络与终端竞争策略、用户保有策略等方面抢先一步,取得主动,首先考验的就是新公司在支撑系统方面的业务融合深度与多业务支撑能力。因此面对原两大公司各自庞杂业务系统如何融合,并解决融合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系统多、能力弱、管理差”的系统现状,EAI(企业应用集成)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并必将成为新联通业务支撑系统融合的奠基石。
二、业务支撑系统为什么要融合
总的来说,重组后的新联通面对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业务支撑系统融合的迫切需求主要来源于以下三方面:
1、全业务组合营销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一项手段,原网通固话、宽带、小灵通三大业务的“亲情一家”可以说是一个最有代表性也是最成功的一项营销手段之一,随着下一步再有G网用户的加入,在客户群上将会带来更大的重合度,给组合营销手段开辟了更为宽广的市场空间。只有通过业务支撑系统的融合,创建统一的客户资料和产品目录,才能在此基础上实现全业务组合营销,使企业通过快捷、灵活的资费政策,确保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抢先一步。
2、新联通将作为一个全业务运营企业面对客户,统一的服务品牌至关重要,从经营服务方面需要做到统一的客户感知和服务标准,比如统一的客户服务接触、统一的客户帐单等,针对原两大公司的业务支撑系统来讲进行前台业务平台(所有的客户接触界面:如10010、10060、网上营业厅、各类代理营业厅和自办营业厅等)的服务界面整合势在必行。
3、统一的系统管理与维护也要求进行业务支撑系统的融合。随着系统业务的不断增加,业务支撑系统将变得更加庞大和复杂,业务支撑系统成为企业的神经中枢和命脉,通过业务支撑系统的融合,采用统一的系统维护和IT系统综合监控降低企业支撑系统维护成本,全面提高系统支撑能力。
三、EAI在业务支撑系统融合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企业应用集成(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EAI),是指采用中间件等技术和产品来构建应用平台以连接企业内外各种信息系统(EIS,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实现包括系统、应用以及数据源的共享,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信息化支撑能力。 最终实现面向服务的系统架构(SOA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EAI是针对企业内部繁杂的、相对孤立的、接口复杂的而且效率低下的各业务系统,通过三种集成手段(流程集成、数据集成、界面集成)工作,把它们统一到一个平台下,构成逻辑上统一的一套系统的思想,这正是新联通公司对业务支撑系统融合的根本要求。
新联通可以通过EAI项目建设完成如下目标任务:
1、将分布在原网通、原联通内部各系统之间以及网通与联通之间的不同系统或应用有效的连接起来,实现业务包装与互动,对前台实现全业务服务的用户感知,为应用前台提供透明访问;
2、形成新联通省一级的应用集成平台(EAI平台),将连接起来的系统或应用有效管理并为各项业务的开展和部署创造条件;
3、利用EAI的新技术对连接起来的系统和应用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提高IT系统的支撑和服务能力。
新联通通过建设EAI,使相关支撑部门建立起一个更为灵活、高效的IT管控和维护组织队伍,从而更好的通过整合技术来满足业务的需求。 通过集成架构来构建轻快灵活的业务组织,从而更好的实现业务战略目标。借助集成架构增强了市场综合适应能力与总体竞争力。
通过建设EAI平台,实现了流畅的流程处理,确保实时的信息可以在企业内部畅通无阻;彻底解决不同系统间接口的“N平方”问题,降低系统接口数量,统一接口标准;通过EAI的多项整合工作,使各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实现业务松耦合,最终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并实现协作流程全省集中。
四、如何通过EAI实现新联通业务支撑系统的融合
EAI过去是将来也一定是系统融合的一项重要手段。随着电信重组,新联通的业务将更加复杂,对系统支撑能力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下一步的各项经营服务支撑将是多系统协作共同完成的,单独依靠一套系统和软件实现公司所有的业务支撑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在重组后今日的新联通,如何建设EAI,并通过EAI实现业务支撑系统融合目标已经成为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通过EAI实现新联通业务支撑系统的融合,主要分下面三方面来开展工作:
1、通过数据整合(DI ,Data integration)完成新联通统一的客户视图和产品目录,满足多业务经营的各项要求。在中国网通和联通整合之前,对于IT系统基础架构的有效管理和整合需求已经非常迫切,这是因为许多应用系统还是采用传统的垂直化建设模式,形成烟囱式的系统架构,相同性质的数据分散到不同的系统之中,为了解决数据共享,不同系统之间建立起繁杂的数据接口,各系统之间的数据矛盾和差异越来越大,数据核对工作十分繁重,数据准确性难为维持,数据多方核对成为一件十分头痛的事情。针对这一情况,数据整合工作将成为新联通业务系统融合的头等大事。在数据整合的工作中,难点问题在于包括客户视图、产品目录在内的共享数据模型(SID ,Shared Information Data)的建立。这也是电信管理论坛(TMF)在NGOSS(下一代电信运营系统)中定义SID的原因,SID对eTOM(增强的电信运营图)中定义的业务流程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从集团公司和省公司层面根据模型建立起轻量级SID并达到数据的统一和共享,以此统领全局,完成全公司业务系统的数据整合是新联通目前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在轻量级SID的建立过程中,数据架构师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集团到省公司必须建立起数据架构师的岗位角色,通过数据架构师完成SID的相关设计与数据规范的控制。轻量级SID不同于ODS(企业数据仓储),它是共企业内部具有高度共享性质的数据(如客户资料、产品目录)按标准的数据结构形式提取出来单独存贮,作为各系统使用的数据全集。SID是架设在BSS、OSS、MSS之间的数据桥梁和纽带,被它们调用而不属于其中任一范畴,它的数据量不大却高度共享。
各业务系统时刻以SID的数据为基准,通过对SID的数据调用完成各自的业务功能。同时完成本地数据子集与SID数据全集的校准工作。各业务系统本身管理着自己的SID相关数据子集,但数据来源于SID。本地数据子集更大的作用则是对SID的数据备份和SID出现故障时的应急数据。举一例说明,它们的关系如同航空中飞机与地面雷达指挥中心的关系,飞机将时刻按照在地面指挥系统的数据完成飞行任务,但在与地面指挥中心失去联系后,自身必须有保证安全飞行的数据指导,直至与地面系统恢复联系。SID与业务系统的数据同步方法很多,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办法是利用数据库复制技术由后台来完成,如Oracle的物化视图(Materialized View)技术。另一种则可以通过各业务系统的应用软件来完成。
通过建设SID,将企业共享数据整合为一套数据,彻底解决了数据冗余和矛盾问题,同时针对企业全业务经营的特点将固网、小灵通、宽带用户以及G网、3G用户形成全公司统一的客户视图,形成以统一客户视图为基础的丰富的产品目录和资费政策,为公司实现全业务组合营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通过流程整合(PI ,Process Integration)完成各系统的业务协作和互动,采用不同的EAI集成技术及产品,包括JCA、EJB、JMS、RDBMS、FILE、Email等,把企业信息系统(EIS)互相连接起来,为EIS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提供桥梁。通过EAI建设,企业将建立起一个以SID为核心,以ESB(Enterprise Service Bus)为纽带,通过流程整合,协调各业务系统完成系统间协作流程的平台。这个平台为下一步对各业务系统之间的跨系统流程整合创造了条件。
举例说明,企业为了提高对电信用户的服务水平,为用户开辟了多种的服务渠道,实现用户的自助式服务,然而因为没有统一的服务密码管理,导致用户在每个界面都需要定制密码,太多的密码设置使得用户无所适从。同时由于没有统一的信用度管理,使得企业很难完成欠费的行为控制,造成大量的恶意欠费。而有了EAI平台,则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开发和布署密码管理和信用度管理服务,供各业务系统调用,实现了对客户密码和信用度的统一管理。
企业建立EAI平台进行流程整合时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以往分散在各业务系统中通过接口进行数据共享的跨系统协作流程进行梳理,第一步将较粗粒度的流程抽取出来,在EAI平台上去实现,形成共享服务(Shared Services)然后像SID一样供各业务系统去调用,由于标准和服务的统一,用户的服务感知真正得到了统一。服务流程的统一也为企业降低软件开发成本、减少用户投诉、快速适应服务新需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3、界面集成(PI ,Portal Integration)是系统融合最直接的体现,重组后的新联通必须要做到以统一的企业品牌面对用户、全业务的服务内容面对客户、相同的用户服务模式面对客户。这就要求我们支撑系统在前台业务的实现上做到“一台清”,并实现统一的客户帐单、统一的查询服务、统一的积分回馈等。现实上通过原网通系统与联通系统在网络上的互联,并通过SID数据整合,在EAI平台上建设高速的ESB,开发和部署共享的服务已经为界面整合铺平了道路。
五、结束语
面对重组后三大电信运营商激烈的全业务竞争市场,电信企业谁能抢先一步谁就抢得了快速发展的先机。支撑系统作为保障企业在竞争市场中快速迈进的重要武器,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完成融合,快速具备满足企业全业务组合营销,全面提升用服务水平的能力。
在这一关键的黄金时期,通过企业应用整合工作,快速完成原网通与联通业务支撑系统的融合,快速适应市场竞争需求,意义异常重大。一方面需要应用EAI技术实现融合目的,同时还需要进行IT管理体系的革新。通信行业旨在通过EAI的广泛应用,奠定“大集成”“大融合”的基础,以最少的投资得到最大的回报。在企业精细化运作的今天,单纯依靠投入大资金建设新系统的思想已经不适合企业发展的要求,电信行业必须向“信息集成、资源整合”的方向迈进。伴随着电信重组的深入,电信行业必须加快信息化的前进步伐,保障业务支撑系统快速适应新的竞争市场。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用整合(EAI)必将成为新联通业务支撑系统融合的奠基石,为企业快速应对复杂的电信市场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CTI论坛编辑
相关链接:
中国电信融合计费接C网用户是关键
2008-11-05
联创BOSS解决方案
2008-10-23
融合计费演进需要经历两次大改造
2008-10-09
打造高效灵活的融合计费网络
2008-10-07
Comverse公司大中华区专业服务总监郝福民专访
2008-10-07
分类信息:
移动_与_计费技术
行业_移动_文摘
技术_计费_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