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融合通信

中国网通研究院唐雄燕:综合业务管理助力全业务运营

2008/09/22

  08年9月18日,2008全球WiMAX高峰会议(www.conference.cn/wimax)在北京国宾饭店举行,会议持续2天。此次2008年的峰会以“合作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聚集来自全球的WiMAX技术与市场的百名高层专家,共商无线产业变革带来的巨大机遇。19日下午进行了WiMAX生态环境专场的议题。新浪科技为独家门户支持,将对会议进行全程直播。

  以下为实录:

  下面,我们进入另外一个专题。下面,由中国网通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唐雄燕做“全业务运营环境下的FMC”的报告。

  唐雄燕: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谈的话题跟WiMAX没有直接的关系,本来说参加WiMAX的会议应该说一点关于WiMAX的话题,会议主办方邀请我来的时候我觉得很为难。我说最近可能实在没有太多可说的东西,为什么呢?因为都是说WiMAX这个技术这两年没有变化,大家可能这两年感觉到了,WiMAX的技术在最近这两年还是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只是在我们的实际应用中间,因为今年跟去年相比,我们可能在实际工作中间没有太多的实质性的进展。因为在WiMAX这方面,过去我们在802.16d上面做了相应的试点。这1年来基本上还是这样的状态,所以WiMAX不只是一个技术的问题,这中间会涉及到商业模式、产业链、政策等等,那么这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题目。所以,会议的主办方允许我谈一个跟WiMAX不相关的话题。

  我今天的报告主要谈一下“全业务运营和FMC”这样的一个话题。

  首先,跟大家一块儿分享一下我们国家目前全业务运营大致会是什么样的局势,接着谈一下FMC的实现手段和实现的过程。

  大家知道,我们国家已经随着电信重组进入了一个电信业发展的新的时代。那么,这样的一个时代,就是全业务运营的时代,就是要结束我们国家移动和固定分业的时代,而且3G的牌照发放也是一个早晚的时代,3G是早晚会到来。

  我们国家的电信为什么会重组?主要是这几年电信竞争的格局是失衡的,尤其是移动业务在快速的发展,但是固定业务不断地在下滑。因为移动运营商从去年的统计数据,移动运营商占行业是60%,占新增售出的90%,整个的固定电话也是不断地下降。那么,今年上半年下降了1000多万。所以,在这样的形式下,可能必然要进行电信业的重组。

  重组之后,应该来说大家也很清楚,会形成一个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这个三足不是完全相等的三足,这个鼎有点斜。那么,在新的格局中间,中国移动无论是业务收入还是业务规模,都占据了半壁江山,新电信是老二,新联通从用户份额和收入都处在老三的地位。

  所以,从未来的竞争格局中间,移动还是占了主导的优势。那么,对于新电信和新联通这两家有着固网背景的运营商来说,它的竞争优势在于宽带的基础资源,在于可以利用固定和移动的两者的资源结合,实现FMC。在未来的3G的新格局中间,因为3G可能是这三家采用不同的技术,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竞争格局。

  重组之后对于新的移动来说95%的收入还是来自于移动业务,因为铁通在他固网当中的收入比例是很少的。那么,对于电信来说,移动这样的业务占的比例,相对于固定来说,还是要低一些的。因为这对于新电信来说,固网还是很大的一块。对于新联通来说,目前的状况下看,他的固定收入和移动的收入也是相同的。所以,这也是三家不同的一些特点。

  就ARPU值来看,移动还是占了很大的优势。因为现在移动的话音ARPU值比新电信和新联通的移动网的ARPU值都要高得多。

  所以,对于新电信和新联通来说,我们这样的一个竞争的优势,肯定还会占我们宽带的资源,那么宽带可以说是新电信和新联通目前现阶段的竞争力所在。

  我们国家的宽带发展是非常迅速,那么宽带的用户中间绝大部分都是新电信和新联通的用户。到今年我们国家宽带接入的用户数达到了7600多万线,这基本上是中国电信大概是4000多万线,网通占了3000多万线的比例。

  那么,我们国家网民手机上网的比例数也大概是7300多万,占互联网网民数的30%。

  就整个的接入手段来说,现阶段的DSL还是我们国家宽带接入的主要的手段,大概是将近80%的宽带接入都是DSL的用户,另外百分之十几的用户是FDDS+LAN的用户。

  WCDMA在产业链上还是有很大的优势,在全球的产业链上大部分用户都是WCDMA,无论是用户数、种类数产业链都是非常完善的。所以,在这样的局势下面,我们其实也在分析,未来的竞争格局下面,对于我们弱小的一方新联通来说,将来肯定是最弱小的一方,他这样的竞争优势,我个人分析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个是在北京来说,我们的接入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就是光进铜退依然是我们很重要的策略,要强化这样的带宽优势,利用宽带接入的优势开展ICT的服务等等。另外一块要做的就是固网、移动融合,通过固、移融合来创新业务模式。这两块我们应该来说是跟未来的中国移动相比的优势所在。

  另外一块,如果能够拥有WCDMA的牌照,那么这样的产业链的优势来说,应该也是优势所在。所以,从这几点来看,我们觉得固移融合对于我们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谈一下对于固移融合的FMC是它相应的实现手段的一些认识。

  FMC大家也谈了很陈的时间了,这也是一个老的概念的,它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从ITU基本的定义来说,是在一个给定的网络中,向终端用户提供与固定、移动接入技术级用户位置无关的业务或应用的能力和机制。这样的过程肯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考虑整个的FMC的时候,我们肯定有5个层面需要考虑,一个是商业运营的层面,这个层面是首先需要做的就要,包括业务的捆绑和我们业务运营系统之间的融合。

  那么,第二个层面是业务层的融合,这个层面要建立起综合的业务的平台,包括综合的业务网的平台,这也是最近阶段的业务中心。

  第三个层面是承载层的融合,因为未来都是前IP的承载层,所以建立固定和移动融合的承载网,也是我们现阶段的一个工作中心所在。

  第四个层面就是控制层的融合,这当然是融合的最高境界,要真正地把固定网和移动网的核心网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在这当中我们还是看好IMS,有望建立统一的核心网。

  在终端接入层的融合,也是现阶段融合的中心所在,这中间有很多的融合新的技术,目前采用了UMA这样一些技术,这也是我们目前关注的技术中心。

  下面就我们前面谈到的几个层面,谈一下我们的考虑。在固定和移动网络相对称的情形下,首先可以在商业运营和业务管理层面实FMC即通过业务捆绑、服务统一、运营支撑系统的部分融合,来建立一个综合业务管理的平台这样一些手段,使得用户获得FMC的一些体验,包括为用户提供统一充值、组合套餐、统一自住门户、统一业务认证、统一业务帐单、统一用户号码、统一业务应用、统一信息内容,这是在现有的网络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做的工作。在国外FMC运营来来看,也采用了业务捆绑的策略去做。

  那么,要进行业务的一些捆绑和解决一些问题,包括融合计费的问题,那么融合计费也是全业务运营的基础。

  另外一块我们在考虑的工作,是怎么样为固定和移动网络建立一个统一的业务管理的层面,整个的业务发展在向水平结构转移,过去我们都是一个一个分离的网络,每一个业务平台都是跟相应的网络相对应的。现阶段我们希望能够把整个的业务平台由垂直架构走向水平架构,由独立走向融合。

  所以,在新形的这样一个业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模式,我们也在主张采用业务能力平台,把业务能力剥离出来,把现有的公有的业务、管理一些公共的功能,包括SP、CP的管理,包括一些内容的管理,包括用户的管理等等产品的管理,这在业务平台中间公共的功能抽出来进行集中的统一管理,构成了一个综合业务平台。加上我们的业务支撑系统,那么业务能力平台加综合管理平台加Boss是我们新兴的业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模式。

  所以,整个的新兴的业务综合平台的形成,必将构造成我们新的网络架构,必将变成适合固定和移动融合的网络架构。

  在具体的一些业务应用中间,我这里只是举几个例子,现阶段不管是中国电信还是中国网通,因为在做综合信息服务的过程之中,都形成了综合信息服务相应的品牌,像中国电信的号码百事通,中国网通的电话导航等等。那么,这样的一些平台,现阶段主要是针对固定话音用户在提供服务,但是下阶段如果说有了全业务运营之后,我们必然要把这样的综合信息服务的平台,拓展到固定和移动融合的这样一个领域。就是不管是固定的用户还是移动的用户,都可以开展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为我们这样信息服务的拓展,一定开拓一个新的比较空间。

  像视频监控也是一样的,因为视频监控也是两个固网运营商很重要的业务产品。我想,我们有了这样一个无线接入的手段之后,一定会把我们的视频监控做得更加灵活,因为视频监控这样的一个监控点的位置,经常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些地方可能不一定有我们这样固定接入的资源。比如说有了我们将来移动接入的资源,甚至WiMAX在这方面也应该可以发挥它的一些积极的作用。其实,我们现在也有这样的一些应用,就是包括一些现在的WiMAX的应用,我们在这方面用于视频监控的应用还是有的。

  在终端接入层的融合,应该来说也是FMC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这一块,我们感觉实际上就是一个光进无线退的过程。大家感觉到光的传输带宽几乎是无限的,但是我们无线的带宽是有限的。所以,宽带无线的范围在不断地压缩。如果说真正地把我们的无线的带宽或者是整个的无线局限在一个家庭里面,一个家庭独享这样一个带宽资源,你可以把这个带宽做得很大。所以,这就是我们光进无线退的思路。

  我们想,目前大多数的移动业务,大概70%的移动的通话业务,都发生在固定网络资源的室内。如果我们能够将这样的一些通信链放在固网网络里面,我们可以保存这个无线资源,把固定网络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所以,这是终端接入层的FMC的一些思路,利用家庭网关和多模的通信终端,使用户需要接入固定或者是移动网络。固定就是Wi-Fi+DSL或者是Wi-Fi+PON的方式,使得实现业务在两网间的无缝切换,为用户提供融合通信服务。

  那么,像Femtocell的技术等等,都是技术的实现方式。那么UMA在英国电信推出的BluePhone的业务中间,基本上是基于Wi-Fi和GSM双模的终端。大家讨论比较多的另外一个技术就是非蜂窝微型的基站。其实,这是为家庭的室内环境或者是办公环境所设的微型的基站。那么,可以把用户终端的话音和数据呼叫,通过一个固定的宽带连接,再接到移动核心网。这无需双模的终端,只要普通的终端就可以实现业务接入。所以,逐渐的业务发展就是蜂窝呈宏蜂窝,我们不断地朝微蜂窝考虑。

  那么,用户的固定宽带和Femtocell可以实现接入,就可以实现FMC。FMC是根据具体的网络现状和事业在循序渐进。由于承载网和业务网是可以分离的,并且移动和固定的承载天然就具备融合的条件,因此建立多业务的承载和传送网是全业务运营商可以着手开展的工作。

  就FMC业务提供而言,一旦获得了全业务运营资格,商业运营的融合可以率先进行,首先通过的运营支撑体系的融合向用户提供统一冲值、业务捆绑、统一帐单、统一客服等FMC业务体验。

  接着应积极实施终端接入层融合和业务层融合,利用Femtocell或Wi-Fi技术建设家庭网关并定制相应的终端,让用户业务能在固网与移动环境自由切换。

  积极建设综合业务平台,为3G、宽带互联网、固网NGN等建立统一的业务环境,利用丰富的固定宽带网络与业务应用资源促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在控制层实现否融合是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的理想境界,这将有赖于IMS的发展和成熟,这是一项较为长期的任务。

  在大规模引入IMS之前,统一用户数据是实现FMC的关键,也是未来向IMS演进的基础。

  今年IMS的发展,也是促进FMC的发展。我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新浪科技(tech.sina.com.cn)



相关链接:
IPTV2.0奋力破冰 2008-09-22
分析:FMC实现需步步为营 2008-09-22
中兴通讯冯国军:融合通信探讨 2008-09-18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院长赵慧铃:UC发展探讨 2008-09-18
从技术平台提供者角度思考IPTV增值业务 2008-09-17

分类信息:     行业_电信_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