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
融合通信
杨辉:固定和移动融合下的互动媒体服务
2008/09/27
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我是行业外人士,虽然大家处在不同行业,但是在技术上、经营理念上有很多东西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刚才几位嘉宾的演讲对我有很大帮助,我也希望我介绍的材料能够为大家提供帮助。我讲的题目是固定和移动融合下的互动媒体服务,互动媒体服务是很大概念,广电行业也在讲自己的互动媒体服务,我们也在讲我们的互动媒体服务。我们今年的重点围绕移动和固网融合,原因是运营商进行了大规模重组,所有运营商都是两张网,移动网和固定网。
FMC这个概念很早就提前了,2000年之前就有,当时这个概念范围非常窄,并不是针对通信业务的,随着整个技术和业务的发展,今天我们讲的FMC已经不是过去讲的语音业务的整合了,而是要考虑到类似TD-SCDMA展开,二者结合之后怎么支持更多语音数据多媒体信息化应用和一系列应用。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这段时间的跟风,我们预测信息化和互动媒体服务有可能将是固定移动融合以后的核心部分。
FMC概念的发展演变,FMC是上世纪欧洲电信运营商提出来的,很多运营商兼并、重组以后希望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像沃达丰这种传统运营商也希望把移动业务和固定电话业务捆绑,能够争取更大市场份额,后来FMC概念和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举几个例子,看看国际上FMC怎么做的,2005年6月英国电信推出FMC业务,把家里的打印机、手机、电脑捆绑,通过手机可以完成各种各样信息化支付、身份认证、业务认证活动,这是DT做的。法国电信是2004年7月做的,广义上可以叫做机顶盒,也是把家里的IPTV、VOIP、网络游戏通过和通信业务的捆绑整合在一起。2005年12月意大利也推出了类似业务,从这几个案例可以看出,欧洲运营商开始做的FMC业务应用一个是传统运营商简单的语音业务捆绑,实际上把通信业务和互联网业务以及家庭网络以及很多信息化服务通过统一的身份号码捆绑成完整的整体,这就是现阶段FMC普遍服务。
这五个阶段划分并不是科学定义,仅仅是我们根据前段时间我们了解到的运营商做的FMC实施方案进行的归纳,大家基本是按照这五个阶段走的:第一阶段,全业务运营,我把所有业务都放一个运营商里做;第二个阶段,营销整合,从营销渠道商、资费定价上,把所有业务整合成统一整体,这两个阶段是目前所有基础运营商已经开展的工作;第三个阶段,业务的融合,在国内还没做到,欧洲和北美电信运营商已经做到了,他们把所有的业务真正捆绑为统一平台的整体;第四个阶段,终端的融合,这个阶段相对来说比较高,包括很多国外运营商也在尝试探索,我给大家举一个比较关注的例子,iphone已经不是简单手机概念了,iphone有他自己的理念,是针对终端定制服务的,但是这种形式完全可以为FMC借鉴;第五个阶段,端到端融合,全程融合,这是最高级阶段,现在正朝这个方向发展。从这五个阶段的描述来看,FMC不是一个严格的技术上的定义,实际上想实现一个目标,就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终端、任何设备都可以获得相应的业务服务,而且不会为单独的一个业务买单,实际上是给用户提供最大的随身的便捷。
FMC的发展特点,这是理论上整合出来的发展特点,FMC关注的是独立于实际的技术的观点,更接近于营销;第二FMC是不断演化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目标很明确,但是整个过程该怎么走全世界都在摸索;第三是市场驱动的,而且我们认为FMC真正实现以后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将会产生深远影响,在我们自己内部讨论过程中有一个不科学说法,我们提了两个融合:一个“大三网”一个“小三网”,“大三网”就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到的广播、互联网和通信的融合,“小三”网就是移动、固定、宽带网络加上原来传统的通信网络。由于内容相关,由于用户自主性的增强,这个产业链结构跟传统通信业的结构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目前正在研究新业务,包括移动和固网无缝连接的语音和短信业务,怎么方便怎么来,这是马上能做到的移动和固网无缝连接的语音和短信业务应用。第二围绕统一号码开发的各种新型多媒体增值服务,这个号码是个人信息的身份证,除了公民身份证以外,在网络上同时需要身份证,最终这个身份证会跟着你走到所有信息终端,享受所有信息服务,我们将围绕统一号码开发各种新型多媒体增值服务。第三语音、互联网、流媒体的相互嵌套和调用的链接型业务,这个概念非常简单,就是大家天天使用的互联网上超链接概念,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一体化应用。以后将越来越多的把控制权和自主权过渡给用户,无论通信行业还是广电行业,自主权自主权在运营商手里,以后势必让出一部分自主权给用户,这也就是互动的价值所在,运营商跟用户之间控制权相互转移最终达到一种平衡,这是需要摸索和研究的,但是这种趋势已经不可阻挡了,将来控制权不可能100%在运营商手里。再一个就是多行业的ICT服务,我们要跟航天捆绑、跟交通捆绑、跟农业生产捆绑、跟机床制造捆绑,我们现在要启动这项工作了,而且应该有几个特点,而且这种接口可以扩展到更多终端,具有灵活的支付能力,随时知道用户端处于什么状态,如果不能了解用户端处于什么状态,就没有任何价值;最后全国漫游,现在社会人的移动性太大了,在座很多人士上午经常上午在北京、下午在广州。
基于电信核心观点的FMC体系结构,将来整个通信是MS体系,下面可以分成不同的域,在一个控制中心的控制下可以把所有业务整合成一个整体。还有一类观点就是不需要搞那么复杂,只需要把功能实现就够了,像思科这种IT背景很浓厚的厂商,我开始就强调FMC是从市场推动出来的概念,最终怎么实现?用什么技术实现?都不重要,最终是这个服务功能能不能实现。
国外取得的运营经验,首先业务结合是基础,一切围绕业务,一切围绕服务;宽带新应用和互动媒体服务是重要的增长点;包括亚洲的电讯盈科和德国电信T-home业务;通过多媒体业务增强客户黏性,这是大家现在比较看好的,但是这个概念很宽泛,如果笼统讲广播电视也可以算多媒体服务,流媒体概念非常广泛,现在有一种误区,一讲多媒体就是视频,其实多媒体概念非常广泛;再一个通过IT解决方案拓展多元化利润增长点,要主动跟其他行业结合,不是一家服务商,要主动跟别人捆绑,跟交通捆绑、跟医疗捆绑、跟教育捆绑,你实际上成了别人生产过程中一个功能模块,一个元素,通过品牌提升企业影响力,这是营销上常用的手段,通过产业链合作促进业务增长,这里面又提到iphone,在大家过去的理念中都是用手机打电话,iphone的推出彻底推翻了这个概念,把增加业务跟终端捆绑以后,大家发现手机可以实现无穷无尽的功能,只是说想到想不到,功能可以无限丰富。
国内运营商重组后的工作重点,现在3G类业务缺乏信的核心增长点,这是我们非常担心的问题,在欧洲运营的普遍不理想,原因是给用户什么呢?给用户手机电视,给用户可视电话,还是给用户什么,发现这些服务都不是用户愿意掏钱买的服务,现在运营商面临很尴尬的局面,我该怎么做,除了中国移动很明确,其他运营商很困惑,我现在是布一个全国3G网还是再等几年可以上4G,4G概念是什么呢?现在无线传输带宽已经提到100M的概念了,如果到那个阶段,家里固网宽带就没有发展空间了。如果运营商不把注意力放在3G上,把移动和固定结合起来,扩展一些新的业务空间,语音本身是下滑的,数据是下滑的,我们就需要转型。
对互动媒体服务的解析,依托现有计算机、通信和广播电视服务的基础,用宽带网络交换向广大受众传播多媒体信息的服务,我们理解这是第一个阶段的互动媒体,该服务具有灵活的双向传输和控制能力,支持多类用户接入和多内容来源,具有信息安全保证能力,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首先互动,不是用户拿遥控器操作换频道或者点播内容,这个可以叫做互动,也可以认为不是互动,互动是什么呢?用户对服务甚至对内容有一定的发言权,我们认为VOD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互动,是功能扩展;第二是多运营商参与的,不是单一的运营商参与的,而且参与的运营商有发言权,数字电视和IPTV走的道路不一样,可能是不同两种服务,走到最后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走到最后,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平台,所有内容商都有自己的发言权,当然发言权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卫生部门有发言权,教育部门有发言权,文化部门有发言权,新闻部门有发言权,广电部门也可以有发言权,我们只是提供平台,内容的控制权由内容商和用户协商,而不是我们做。
我们在有些环节上现在比较薄弱,绿色是很薄弱的,白色是有一定基础的,我们产业现状是内容部门差异很大,广播电视部门在互动媒体方面走的是最早的,也是规模最大的行业,文化部门数字化刚刚开始,但是有很多项目和想法,行业信息本处于空白,各行业和各类专业的内容缺乏传达到用户的有效渠道;教育内容,尤其是党员教育方面已经具备一定基础;整合现有的娱乐内容,吸引更多异质化内容提供商加入到产业合作中来越来越重要,要解决好信息量庞大和内容同质化问题严重两个问题。第二互联网服务,互联网爆炸式增长,是我们完全没想到的,去年年底我们曾经认为互联网进入了瓶颈阶段,结果没想到今年随着村村通的解决中国互联网呈爆炸式增长,一下子给我们提供了多一被市场空间,大量互联网服务也在涌现,用户的需求已经发生变化了,用户越来越多的把互联网和自己的生产、生活、社会活动、商务捆绑在一起,传统服务已经满足不了用户需求了,炒作概念已经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了,用户更看中你能不能给我带来实际效果,大家都说互联网是开放的,我说是封闭的,你用MSN和QQ,你看所有即时消失能不能通,都是一家做端到端系统,互联网在环境上是开放的,但是在某一种服务上是封闭的。专网互动媒体服务,大家都听说过IPTV这个名词,大家有不同观点,坦率地说,对通讯行业来说1000万用户是起点,如果这个业务做不到1000万用户,在通信行业里连一个最小的产品都带不起来,IPTV如果这样发展下去,通信行业怎么看待,对业务本身来说亟待发展。移动互动媒体服务,这几天网上文章太多了,我不用说了,我站在通信角度上说两个观点:一个通信网络可以做视频,最大的特点是短视频,特点不适合做45分钟、1小时、3小时的长片,这不是他的优势,大家看移动通信的时间不会超过5分钟,真正看的时间很短,将来能够抓住用户的只有短视频。
介绍完所有问题以后我再讲一个观点,就是产业链协作,我刚才讲大大小小的产业都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都按照自己思路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相信这个产业做起来会非常艰难,我们我看过好几个失败的例子,上个月在科技部汇报时候当时给我们提出一个话题,就是关于P2P问题,我当时讲了我们的观点,我们认为适合技术的实现都有合理性也有可用的空间,但是现在P2P问题出在哪呢?无限制的使用,用在不适合用的地方,我举一个最简单例子,如果P2P局限在宽松的网络环境里,P2P给大家带来的利处会超过弊处。我们希望通过相关标准化工作、接口开放工作,最终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大家协同发展,这样我们这个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第二阶段的互动媒体,向信息服务工具基础平台演进。我们要做什么?Google是工具类的,随时在我的手边帮我找各种各样东西,实际上现在信息化手段有两大类,互动媒体将来做什么,就是往工具类转变,推到用户身边的服务可能不光是Google,可能捆绑了流媒体应用,不是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用户可以利用它了解用户想了解的东西,而且很方便使用,我建议大家看一份资料,Google14周年了,在网上发了很多资料,我建议大家看看,将来的互动是什么?Google已经把未来互动媒体的雏形给我们勾画出来了。
谢谢大家!
人民网-家电频道
相关链接:
曾剑秋:U信息化、通信业改革与“三网融合”
2008-09-27
万网副总裁周锚:融合通信是发展必然趋势
2008-09-25
国外典型全业务运营商接入网策略分析
2008-09-24
IPTV2.0奋力破冰
2008-09-22
分析:FMC实现需步步为营
2008-09-22
分类信息:
行业_电信_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