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增值业务网络演进策略
2007/12/21
摘要 本文对现有移动增值业务类型、网络架构进行分析,并根据业务特征及发展趋势对移动增值业务网络组网演进策略进行探讨,主要包括根据业务特征对网络进行分层,并根据逻辑、物理划分方式分别给出网络演进策略建议。
移动增值业务是在移动基本业务(话音业务)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用户群和市场需求延伸的业务。随着移动通信的普及,更多相关行业、企业向移动通信领域的渗透,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及更多移动通信新技术的出现,移动增值业务的涉及范围逐渐扩大,业务种类逐渐增多。而传统电信运行商由“信息渠道提供商”到“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变,及支持大容量传输数据业务的3G时代的到来,更将大力促进已有业务的发展、带来更多新增业务功能需求,从而实现一个跨越式的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而业务网上不断叠加的业务系统使这种“竖井式”网络建设模式已不利于业务的统一建设、管理,及业务间功能、资源的交叉调用,从而引出了对现有增值业务网络架构的整体规划需求。本文将根据增值业务功能特征及网络发展趋势对网络组网演进策略进行探讨。
1、移动增值业务传统网络架构分析
移动增值业务网络可分为业务基础承载网、增值业务系统、业务管理系统、支撑系统4个部分,传统网络架构中业务增值业务系统通过内网实现与业务管理系统、支撑系统的连接,通过外网实现与Internet的互通。
在传统网络架构中,增值业务系统为“竖井式”建设模式,每提出新业务功能建设需求,则新增一套系统,并单独建设系统硬件设备、鉴权、管理模块及相关资源,部署网络架构、安全策略,从功能和硬件上采用简单累加建设方式。
传统“竖井式”网络架构建设方式使单个业务系统建设、功能实现较为灵活,但是随着业务功能需求不断增多,增值业务系统功能及硬件的重复建设使网络架构日渐沉重资源、数据的零散分布等问题也日益凸现。
从业务建设、管理运维及用户使用等多纬度分析,传统网络架构及建设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1.1 对运营商而言
存在网络架构较零散问题,不利于网络架构统一规划。
(1)在引入新业务时存在重复投资问题,且管理、维护需求增加。需为每个业务系统提供一套用户管理、业务管理等运营支撑机制,且各系统间关系较零散,不利于设备、功能、资源及数据的统一规划、相互调用,存在重复建设问题。
(2)存在系统稳定性、安全性不一致问题。增值业务系统具有多样性特征,各业务系统配置、安全策略单独考虑、部署,存在系统稳定性、安全性不一致问题,特别是新推出的增值业务。由于业务系统存在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减期4个生命周期,在引入期需求较小,且后期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因素,系统建设初期存在硬件设备、网络设备相应安全性、稳定性相对成熟系统较弱。
(3)对各增值业务缺乏统一分析、规划、运营机制。由于用户习惯、市场发展、增值业务特征等使各增值业务平台功能在不同时期开展情况不同,需要对各平台用户信息、业务信息进行统一提取、分析,用以帮助业务功能整体架构部署、灵活调整业务发展策略和建设策略。
(4)对融合的业务需求缺乏统一能力提供、规划、管理机制。随着增值业务需求的多元化发展,融合业务已成为业务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各业务功能的交叉调用需求,因此存在同一用户同时开通多个业务、同一家SP同时接入多个业务平台等情况。(如一家SP同时接入短信、彩信、流媒体等业务系统,通过多种方式为开通多个业务的用户提供位置定位服务。)
1.2 对SP而言
每提供一个新业务则需与运营商重新进行整合。
1.3 对用户而言
不同业务操作、使用模式等的不同带来较大用户感知度。
由于以上原因,提出对增值业务网络组网架构进行统一规划需求。
2、移动增值业务网络演进策略
对移动增值业务网演进策略可分为业务基础承载网和所承载系统两大部分。
2.1 业务系统演进策略
为实现移动增值业务网统一规划、鉴权、控制、管理及业务功能、资源的灵活调用,最终实现业务与控制分离的开放式网络架构,规避传统网络“竖井式”网络架构存在问题,按照“水平式”网络架构划分方式将增值业务网络划分为业务功能实现区、业务管理控制区和业务支撑区三大部分进行分别考虑,各部分具体实现功能如下。
(1)业务功能实现区:实现业务接入通道的搭建、业务应用功能的实现等。
(2)业务管理控制区:包括业务管理、运营分析系统等,实现对增值业务权限管理、运营情况分析功能。
(3)业务支撑区:包括网管、计费等系统,实现对增值业务的网络管理、计费功能。
其中业务管理控制区、业务支撑区系统作为内部管理、支撑系统具有较高安全、管理需求,建议由逻辑、物理上与业务功能实现区进行隔离、单独考虑。
业务功能实现区包括用户接入、业务接入通道、业务实现功能,可根据其功能特点进行规划、部署。
2.1.1 业务实现区功能区域划分
根据增值业务网络中各部分功能划分为3个部分。
2.1.1.1 业务能力区域
包括增值业务系统、业务接入网关系统等,该区域可根据业务功能细分为业务能力系统、业务能力接入系统。
(1)业务能力系统。该部分包括具有实现各应用功能的能力提供系统,如短信、WAP等,可提供用户使用业务功能的实现通道。
(2)业务能力接入系统。该部分包括实现与业务应用系统互通的接入网关系统,如短信网关、WAP网关等,主要提供协议转换、鉴权及保证内部网络安全性等作用,如短信系统、短信网关等。
2.1.1.2 业务应用区域
该区域包括在传统业务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多元化的应用业务,包括基于行业应用型、生活娱乐型等。从管理运营角度考虑,可根据现网运营模式分为自运营业务和第三方运营业务,分别定义建设、管理模式。
2.1.1.3 业务展现区域
该区域为各业务功能面向用户的展示区域,如WWW门户、WAP门户等。
2.1.2 网络架构划分
按照以上区域化分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点击看大图)
图1 网络结构
2.2 具体演进策略
根据移动增值业务特征及业务部署、管理需求,目标网络架构中将实现业务与控制的分离,划分业务控制域和业务开发执行域,并可开放公共接口实现各增值业务应用无差别的接入、管理及功能调用,以方便的实现业务的融合、业务功能的灵活组合,更利于高效、简便的实现业务部署、开发及运营。
2.2.1 目标架构
目标架构将传统“竖井式”的垂直架构调整为“水平式”架构,包括逻辑架构和物理架构。
2.2.1.1 逻辑架构
即将计费、鉴权、用户管理、业务管理等公共支撑功能从业务系统中剥离出来,所用的业务共同使用同一套网络设备和运营支撑机制,并构建统一区域对业务管理、内容、数据存储进行建设,应用区域和业务能力提供区域均只保留应用层接口实现互访和功能的调用,通过这部分公共能力与后台网管、支撑系统交互。逻辑目标网络组网架构如图2所示。

(点击看大图)
图2 逻辑目标网络组网架构
业务应用部分按照系统各自功能划分为相应区域,形成分应用统一接入,简化各功能系统接口,实现用户多业务功能的误差异多样化调用。如图3所示。

(点击看大图)
2.2.1.2 物理架构
将各系统按照功能区域进行物理上的统一部署,并搭建统一硬件平台区域作应用系统统一部署,并可划分调测区域对接入系统进行调测后再迁入统一硬件系统。具体功能区域划分如下。
(1)统一网络架构区:统一开放接口,实现接口标准化,并统一搭建网络通道,部署安全及容灾策略,实现业务能力提供区域和业务应用区域接口,增设接入控制模块、统一运营分析模块。
(2)统一控制区、统一支撑区:由运营商自建系统,通过统一接口通道实现与业务系统的互通,完成增值业务的鉴权、管理、计费等功能。
(3)统一管理区:统一规划、构建管理区域硬件平台,集中存储业务应用区域和业务能力提供区域相关能力层数据,如内容数据、用户数据、SP数据存储、管理及鉴权、控制等,并可根据投资、管理等综合考虑采用逻辑划分或物理划分方式进行区域的细分,从而实现统一数据管理、统一计费、鉴权。
(4)应用能力提供区:统一建设业务应用实现的基础通道系统(包括业务能力提供系统、业务能力接口网关),并提供统一接口以实现业务应用的灵活调用。
(5)应用业务区:统一搭建应用硬件平台,实现应用业务区业务应用及业务能力提供区接入通道类型的新增,均可直接在其硬件平台上加载应用软件、提供服务,调用现有资源实现。个别因为系统本身需求需要单独建设、部署的系统则保留其单独建设的方式。
(6)统一展示区:搭建统一门户,并采用用户信息统一管理,用户登陆一次鉴权机制,以提供用户多业务统一登陆通道,及一次登陆方式,实现业务统一展示、管理,减小多业务给用户带来的感知度。各区域可分别构造统一数据存储系统和统一应用系统,具体建设时可在物理位置上统一部署。
具体物理架构如图4所示。

(点击看大图)
2.2.2 演进策略
2.2.2.1 方案1
按照目标架构搭建各区域硬件平台、部署网络及功能架构,新增系统直接加载在其上,原有系统进行直接迁移,一步达到目标架构。
考虑投资金额及设备的利用率,建议可采用分系统逐步迁移方式,即先按目标网架构进行小规模建设,迁移一部分业务系统后,将已迁移的业务系统设备作为目标架构扩容硬件。
该方案向目标架构演进速度相对较快,但是前期投资较高,且由于分布部署涉及设备的二次利用迁移步骤较复杂,且对已有系统正常运行影响较大。
2.2.2.2 方案2
由于现有业务建设模式均为各增值业务平台单独进行业务部署的“竖井式”网络架构,考虑对已有业务运营的影响、已建系统的利用及调整难易程度,建议充分利用已有软硬件资源,采用逻辑整合和物理整合相结合,分步平滑演进到目标网络组网架构方式。
一阶段:“竖井式”网络架构与“竖井式”网络架构并存;
二阶段:逐步过渡为统一的“水平式”网络架构。
一阶段方案建议区分现有系统和新建系统分别考虑演进策略。
(1)业务能力提供区。由于系统架构已搭建完毕,且存在不同系统对硬件平台个体化需求,如一些业务系统仅支持承载在特定操作系统,若采用物理整合方式对系统改动大,改造难度大,综合考虑系统稳定性、实现难度、投资金额、实施效果等因素,该部分可采用逻辑整合方式,其中:
*业务能力提供区:由于目前主要业务能力提供系统已实现接口的标准化,可采用逻辑上划分应用层和能力、资源层,并统一管理调用该能力提供功能的SP及用户信息;
*业务应用区域:逻辑上划分应用层和能力、资源层,并通过标准接口调用业务能力提供区域功能。
(2)业务应用区。新增统一硬件平台区和调测区,已有业务系统根据业务发展情况及系统设备使用情况逐步迁移至统一硬件平台区;单独搭建一块试运营区网络通道作为入网初期由于业务系统本身暂不符合统一硬件平台要求的系统单独接入,待条件成熟后再做迁移。为保障统一硬件平台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系统先迁移至调测区,经在新的硬件架构中调测、试运行完成后正式迁移至统一硬件平台。
(3)网络通道。新建统一网络通道,统一部署安全策略。
由于已有系统已有网络通道已部署完成,若直接撤除改接到新建统一网络通道对现网改动较大,所以建议两种通道在一定时期内并存,逐步迁移。单独搭建一套网络系统,为由于系统本身特殊要求暂不能直接接入统一硬件平台区的系统及试运行系统提供统一通道,统一部署安全策略,保障网络稳定性及安全性。
具体部署及迁移方式如图5所示。

(点击看大图)
图5 具体部署及迁移公式
2.2.2.3 方案对比
根据网络演进架构清晰度、实施难度、投资金额等综合因素考虑,对以上方案分析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移动增值业务网演进方案对比表

(点击看大图)
在实际规划中,可根据现有业务和网络情况以及未来增值业务的发展规划、并结合投资额综合考虑,选择不同的网络演进策略。在规划投资金额较大,及建设、配合力量足够情况下可选择方案1;考虑业务运行稳定性及改造复杂度,建议采用方案2根据业务发展情况平滑过渡。
3、结束语
移动运营商可根据用户业务发展需求、现网情况及进度对增值业务网络演进步骤进行部署,逐步发展成为统一、开放的“水平状”网络架构。
http://www.chinaunicom.com.cn
相关链接: